•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宏觀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更趨明顯

2022-03-23 16:1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剛結束的全國兩會釋放了宏觀經濟穩定運作的重要信號。3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重點把脈了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運作情況,提出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作。

  “穩”字是當前描述我國宏觀經濟的關鍵詞。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給宏觀經濟運作帶來了風險與挑戰。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宏觀經濟運作依然平穩,經濟延續恢復態勢,主要經濟指標運作在合理區間。這再次證明,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更趨明顯,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國家統計局3月15日發佈了今年1至2月份的最新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中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明顯,主要體現在增長穩、民心穩和預期穩三個方面:第一,宏觀經濟增長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生產指數和固定資產投資等核心指標表現較為搶眼,尤其是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8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佔92.7%。第二,人民生活穩中向好,保障有力。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較少且大幅低於預期目標,而教育、衛生等民生投資實現大幅增長。第三,經濟發展結構不斷優化,創新驅動經濟內生發展與高水準開放格局成型,經濟發展預期逐步實現。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大幅度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貨物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均實現較快增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增幅高於貿易總額平均值。中國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為全球經濟復蘇與增長增添信心。統計數據表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設定的經濟發展主要目標可以實現,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將繼續保持。

  歷史發展的腳步總是向前的,即使道路曲折,前途必然光明。當前我國經濟雖然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但是,由於我們正確把握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完全可以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遵循價值規律,優化資源配置,充分保證了市場主體的權利,激發了其活力與積極性。在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同時,我們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增強監管力度,綜合運用財政與貨幣工具,防範經濟系統性風險,提高經濟發展的抗風險能力。自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三去一降一補”取得了實質性效果,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發展動因協調並進,內生性因素發生質變,科技創新全面塑造新經濟新業態,高水準開放穩步向前。可以說,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後勁十足。

  我們能夠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促進宏觀經濟穩中向好,源於充分把握了發展的辯證法。這主要體現在兩個重要方面:一方面,全面落實和踐行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將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深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另一方面,處理好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穩定和靈活之間的辯證關係,穩定不是不變,而是在大的趨勢之下靈活應對各種問題,形成穩定發展、循序漸進的大戰略,以量變求質變。

  任憑風起浪,自有壓艙石。中國經濟發展追求穩中向好,穩的是民生,穩的是民心,穩的是人民的信心。中國經濟擁有雄厚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具有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這正是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最大底氣,同時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克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種種困難的勇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高品質發展的前景必將更加美好。

  (作者:宋珊珊,係北京理工大學黨建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