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原標題: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這說明,製造業競爭力問題不僅是一個長期戰略問題,而且是短期的政策關注點。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在短期內影響產業經濟效益和經濟增長,在長期上則關係到經濟高品質發展,兼有短期和長期的重要性。
將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作為今年政策的關注點,還說明我國更加重視製造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也是國際競爭的焦點,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關係到經濟高品質發展全局。近年來,我國製造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同時也出現了傳統競爭力不斷弱化、新的競爭力亟待培育等問題。培育並提升我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一直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製造業競爭力來源於多個方面,主要可分為四個層級:第一層級是來自資源稟賦優勢的競爭力,比如,一些國家擁有豐富的礦石、石油資源以及勞動力資源等;第二層級是來自生產效率的優勢,包括產業配套優勢、產業規模優勢等,生產效率高可以顯著降低生產成本;第三層級是來自生產技術、工藝以及品質管理體系的優勢,很多傳統工業強國基於長期的工業知識積累,可以形成許多其他國家難以掌握的生產工藝等;第四層級是來自核心技術與品牌價值,發達國家往往在某些方面具有其他國家不掌握的核心技術,並通過專利等形成體系化的競爭力。
要判斷哪些是核心競爭力,關鍵要看對於這一競爭力,其他國家和地區是否容易模倣和趕超。在上述製造業競爭力的四個層級中,第一層級的優勢最不穩固,最容易被模倣或趕超。這是因為多數自然資源分佈較為廣泛,一國不太容易形成壟斷性優勢。第二層級的規模和效率優勢也較易被模倣,不少國家雖然難以形成全方位的產業鏈配套優勢,但可以集中力量專注發展少數產業,從而形成生產效率上的追趕。相比較而言,第三和第四層級的優勢不易確立,可一旦形成了優勢,其他國家就難以模倣或者趕超,因而也更為長久和穩固。
目前,我國製造業競爭力總體上以第二層級為主,正在向第三和第四層級攀升。很多發達國家基於長期的工業化積澱,掌握了不少高端生產工藝,並且享有先發優勢和在位優勢,我國作為後發國家,要全面突破這些優勢形成的壁壘,短期內難度很大,這也成為我國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短板和制約因素。
進一步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需關注以下重點問題。
一是要把握好規模和競爭力的關係。長期以來,我國工業發展呈現為規模擴張型模式,超大的規模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進一步的配套優勢,但在新發展階段,我們更要看到規模和競爭力之間的複雜關係。對於很多產業甚至是高技術產業,如果各地一哄而上,規模擴張過快,就可能形成高技術低效益、“賠本賺吆喝”的情形。因此,形成各個地方錯位分工的產業發展格局,避免過度競爭,通過適度的規模增長達到提高效益和增強創新能力的統一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把握好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係。有觀點認為,傳統製造業屬於低端產業,沒有核心競爭力,而只有新興製造業、高技術高附加值製造業,才是高端產業。實際上,許多傳統製造業具有很高的升級價值與空間。特別是近年來,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為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同時,無論是從全國還是全球範圍看,資訊技術、智慧製造等高端產業的規模與需求都是有限的,如果每個地方都擠在這些競爭激烈的“賽道”上,那麼最終的效益並不一定比著力發展傳統產業好。所以,如何發展適宜本地資源稟賦的製造業,是各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是要高度重視“人”的問題。擁有大量高素質勞動力一直是我國製造業的重要競爭優勢之一,但近年來,很多企業都出現了人才短缺的情況。總體而言,大量就業人員“重服務業輕製造業”、不願進工廠的偏好突出。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開展教育培訓和營造崇尚實業的文化氛圍外,還要盡可能地提高製造業的效益水準並相應提高勞動報酬水準,讓製造業的報酬顯著高於同等條件下的其他產業,這是吸引高素質人才投身實體經濟發展和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作者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