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歷史自信,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2021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指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明確闡明瞭堅定歷史自信對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重要作用。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定歷史自信”,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我們“為何堅定歷史自信”“堅定何種歷史自信”“何以堅定歷史自信”等重要問題,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論修養是幹部綜合素質的核心,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從一定意義上說,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決定著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維視野的廣度、思想境界的高度。”這深刻揭示了堅定歷史自信的邏輯進路,即:只有理論的清醒才有政治的堅定,才有思想的先進,才有行動的自覺。今天的行動成效又是明天的歷史經驗,明天的實踐又是未來的歷史,如此構成歷史的延續不斷。毛澤東同志曾形象地說:“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總結經驗就是在實踐和再實踐的基礎上進行認識和再認識的過程,就是根據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規律,不斷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認識昇華為新的“理論”的過程,新的理論又用來武裝人的頭腦,為新的實踐提供科學指引。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非常重視從歷史中學,把總結經驗作為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為創新理論的重要來源。百年黨史中三個歷史決議正是我們黨歷來堅定歷史自信、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力量的重要印證,也是利用寶貴歷史經驗和規律成功指導新實踐的制勝法寶。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每一次重大歷史轉折和重要理論創新,都離不開對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
二
黨的百年曆史,是一部不懈奮鬥史、思想探索史和自身建設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我們黨致力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致力於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天下為公,人間正道,這是我們黨具有歷史自信的最大底氣,是我們黨在中國執政並長期執政的歷史自信,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的歷史自信。”在不同歷史時期,黨帶領人民分別以“浴血奮戰、百折不撓”“自力更生、發憤圖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奮鬥姿態,一步步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我們黨深知“打鐵必須自身硬”,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時刻“苦練內功”,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黨的自身建設是事業的主體,是根本、是保障,沒有堅強有力的黨就沒有黨的事業。不懈奮鬥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設史三者相互支撐,有機統一于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黨的百年曆史又熔鑄了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成為堅定歷史自信的硬核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深刻闡釋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與中國特色、中國道路之間的關係,道出了中華民族的自信之源。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歷史文化自信。歷史是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重要承載。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的自信應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曆史傳承中來,這是堅定歷史自信的根本要求。
三
強化歷史認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知之深才能愛之切,方能信之篤進而行之實。我們黨歷來重視對歷史的學習,善於以史鑄魂,從非凡歷史中汲取信仰力量。強化歷史認知,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堅定理想信念、把事業推向前進的成功之道。歷史認知是中華兒女共有的情感記憶,是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不容破壞和虛無。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馬克思主義者是善於學習歷史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要求將“四史”教育作為“必修課”,進學生思政課堂、進黨員幹部培訓課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黨史作出的客觀全面、科學權威的總結,是強化正確黨史認知的根本遵循。
把握歷史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等多個場合的重要講話中,都強調“歷史主動”的重要作用。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上又寄語學員:“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主動是相對於“被動”而言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保持歷史自覺、洞察歷史方位、順應歷史大勢,堅定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定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偉大歷史主動精神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共鑄歷史偉業。百年黨史,就是一部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創造歷史偉業的歷史。鄧小平同志曾說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80多年前的紅軍長征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宣告結束,但共產黨人的長征永遠在路上。7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提出“進京趕考”。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又強調,“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現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行百里者半九十,唯有使命在肩、實幹擔當,與時代同頻共振,不做猶豫觀望者、消極懈怠者、軟弱畏難者。
黨史學習教育是我們黨堅定歷史自信、更好走向未來的廣泛動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要現實意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以史為鑒、自信者勝。個人的成長、國家的崛起、民族的復興,都離不開歷史自信的精神品質。知所從來,方明所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他強調:“我們從哪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回首過往,我們堅定歷史自信,交上優異答卷。展望未來,必須更加堅定歷史自信,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作者:劉小燕,係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