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標桿和高品質發展示範者

2022-06-21 14:18: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凝聚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強大力量,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非凡十年”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解讀文章和新媒體產品,充分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系統總結十年來“中國之治”的偉大成就,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

  作者:韓劍(南京大學教授,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院長,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鋒(南京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從建設自貿試驗區,到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準自由貿易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目前,全國已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貿港,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試點格局。為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自貿區(港),各地主動扛起“為國家試製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使命擔當,開放新高地“多點開花”,改革試驗田“遍地結果”。這些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新高地,正逐步成為我國高品質發展的示範者和引領者,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及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正能量。

  我國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率先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打造對外開放前沿陣地,既源於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帶來的外部壓力,也源於國內外經濟競爭形勢轉變引起的內在需求。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治理平臺出現了多邊貿易體制停滯、區域合作進程加快的趨勢,規則一致、競爭中立、智慧財產權、環境和勞工標準等為代表的邊界後措施成為區域或國家間貿易談判的主流。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也迫切需要新一輪高水準開放來倒逼國內改革的推進。自貿試驗區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肩負起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的重任,探索新途徑,闖出新路子,在推動我國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前瞻性、差別化、可推廣性改革探索不斷深化。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鼓勵各地根據各自稟賦特色,開展差別化改革探索。2016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爭取得更多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2018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援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了53項改革措施,加大賦權力度。截至目前,我國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在國家層面推出27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地方層面推廣了約1400項制度創新成果,對照各自總體方案,各地改革試點任務實施率普遍超過85%。278項國家層面制度創新成果中,涉及領投資管理領域76項,貿易便利化領域76項,金融開放創新領域30項,事中事後監管60項,服務業(人力資源領域)18項。其中,既有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基礎性、引領性的制度變革,也有“海關通關一體化”等監管模式創新,還有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四個一”等全流程制度優化,這些制度創新成果經過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為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了有益經驗。

  二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沿海開放到內陸開放,各地自貿試驗區不斷推進制度型開放舉措,引領帶動全國高水準對外開放。自貿試驗區建設9年以來,外資負面清單不斷縮減,出臺了8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由最開始的190條特別管理措施,縮減到了2022年的27條,尤其是自貿區版負面清單實現了製造業條目清零,可以認為製造業方面自貿區已經做到了全面對外開放。雖然我國服務業整體開放水準相對不高,但自貿試驗區近年來在科技、網際網路資訊、金融、教育、文化旅遊、醫療養老、專業服務等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快開放。例如,海南自貿港作為我國主動開放的重要平臺,2021年推出全國首張跨境服貿負面清單,《海南跨境服貿負面清單》在120個左右的分部門,開放水準都超過了WTO的承諾,絕大多數甚至超過RCEP。同時,自貿試驗區借助金融開放前沿陣地的優勢,FT賬戶(即自由貿易賬戶)在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兌換方面率先突破,有效防範金融開放風險的監管政策和促進雙向開放的舉措,為我國全方位開放創造良好環境。在對外開放新格局方面,沿邊自貿區通過尋找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互補優勢,探索跨境貿易、跨境物流、雙向投資,而內陸自貿區依託航空、鐵路等綜合交通和物流樞紐,構築內陸開放新高地,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三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涌現。制度創新賦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化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為自貿區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創新動力。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東自貿試驗區珠海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時強調,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產業。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發展更高能級的總部經濟,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要樞紐。在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海洋經濟等新經濟領域,各自貿試驗區正以更大力度拓展新興產業增長空間,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在跨境電商、離岸貿易、保稅維修、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方面,自貿區加快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探索建立適應和引領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國際規則,為我國貿易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動能。在全產業鏈發展方面,浙江自貿試驗區推進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天津自貿試驗區打造航空航太全生命週期產業鏈,江蘇自貿試驗區探索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等等,為我國產業鏈安全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曾比喻說,“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強調“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重要目標就是要通過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進程中,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逐步推進政府、市場、要素環境深層次變革,在產業協同創新和系統生態培育中發揮支撐引領作用。在貿易便利化領域,通過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豐富口岸功能、推進海關監管制度創新,自貿區貿易便利化水準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投資便利化領域,自貿區率先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並在全國率先試點“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破解企業“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突出問題,釋放企業創新創業活力。2021年21個自貿試驗區利用外資增長19%,比全國高4.1個百分點,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佔全國18.5%的外商投資,外貿進出口增長29.5%,比全國高8.1個百分點,佔全國進出口比重的17.3%,自貿試驗區正以優越的營商環境成為名副其實的對外開放高地。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