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和重要特徵

2022-06-30 10:17: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作者:張冠梓(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情報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的重要文章《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人民幸福,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全體人民要實現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大力發展經濟的目標就是為了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使發展成果更公平、更充分地惠及全體人民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共同富裕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

  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彰顯了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也是為全球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生產力的解放與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絕不是“內卷”,更不是“躺平”,因此,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一方面,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效率與公平的同步提升。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公平、公正地享有發展權利和發展機會,重視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共同富裕是從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鼓勵通過經濟活動的正向溢出效應實現先富帶動後富。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是人民物質財富不斷豐富,精神境界不斷提高的嶄新階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統籌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因此,共同富裕強調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要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促進共同富裕須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持黨的領導,把握正確方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一方面,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受到公正的法律保護。另一方面,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要有充分思想準備,統籌規劃,紮實推動階段目標逐步實現,不能超越階段。

  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製度並存的分配製度。共同富裕並不是“吃大鍋飯”,而是要更加平等地分配社會財富,確保所有社會組成部分都能參與到國家的財富分配中。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時強調,“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解,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一方面,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須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另一方面,實現共同富裕,要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要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共同富裕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徵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髮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共同富裕越來越凸顯人民性、發展性、包容性的基本特徵和豐富內涵。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開始積極探索共同富裕道路。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成功進行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徹底廢除剝削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極大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1953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將“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作為黨在農村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務。1955年,毛澤東同志在《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中明確提出,“在農村中消滅富農經濟制度和個體經濟制度,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不僅使農業經濟得到快速恢復和發展,也使中國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獨立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中國人民實現經濟獨立自主和持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改革開放新時期,通過先富帶後富探索逐步富裕的路徑。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從中國實際出發,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提出“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思想主張,並確立“小康”的目標,成為達到共同富裕的基礎和途徑。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1987年,黨的十三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基礎。1992年,中央提出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取得經濟體制改革理論與實踐的重大突破。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進入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的新階段。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人民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同步提升。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不僅擺脫了貧窮落後的發展困境,而且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奇跡,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揭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直接作用於農村地區低收入群體,農村居民的收入與福利得到明顯提升,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開始顯現效果,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明顯下降趨勢。在逆全球化與新冠肺炎疫情交互疊加的背景下,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風險加劇,多個國家貨幣貶值與通貨膨脹風險居高不下,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中國依然如期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提前十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任務,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通過高品質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當前,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成為新發展主題。在對區域經濟、城鄉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清醒認知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相比于高速增長重視解決總量問題,高品質發展更加重視解決結構問題。因此,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是從改革開放後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戰略轉變。

  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高品質發展中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必須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重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只有生產力水準不斷提高,才能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讓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是更有效地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廣泛地激發社會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更持久地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內在要求。在高品質發展中不斷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需要處理好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的關係,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完善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再分配機制的調節力度和精準性,激發三次分配的巨大潛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一方面要著力提升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準,完善對“老少邊窮”地區的精準支援政策,向欠發達地區複製轉移發達地區的成熟經驗。另一方面要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建設並利用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依法取締非法收入,堅決打擊財務造假、偷稅漏稅等獲取非法收入的行為。

  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在高品質發展中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需要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協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持續深化稅制改革,整頓收入分配秩序,統籌做好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從衡量共同富裕的具體指標來看,一是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高於GDP的增長速度;二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水準的基尼系數有明顯下降;三是衡量人民生活水準的恩格爾系數有顯著下降。從各項指標的分佈特徵來看,一是城鄉差距收斂到合理區間;二是東西部、南北方的地區差距收斂到合理區間;三是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差距收斂到合理區間;四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收斂到合理區間。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