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兩岸青年中原文化研習營紀實
雪觀開封府。(圖片來源:河南省臺聯)
台灣網1月29日訊 “沒想到這就是中原,歷史的中原,現代的中原,只有親歷中原廣大沃土,腳踏實地地站在中原之上,才能從心底深處感受到中原的博大精深和深遠意義。中原很美,中原是我們永遠的家。”這是來自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學生陳何合女生在活動結束後發自的肺腑之言。
1月20日至26日,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和信陽師範學院主辦,河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信陽師範學院新中原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臺灣研究會承辦的“2016兩岸青年中原文化研習營”在河南舉行。這是河南省臺聯首次組織兩岸青年研習營活動,亦是首次由大陸高校誌願者全程陪同,來自臺灣臺南大學和河南信陽師範學院40多位青年學子,攜手相伴,共同在中原度過了為期一週的文化之旅。
走進中原 回望原鄉
1月20日上午,研習營在信陽師範學院舉行了簡短的開營儀式。
信陽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徐永剛代表大陸主辦方發表了講話。他指出,信陽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人傑地靈,文化厚重,更是許多臺灣同胞的祖根地。研習營活動是聯繫寶島臺灣的一根情感紐帶,也是信陽展示自己形象的良好平臺。希望兩岸青年同胞能繼續深入交往、加深信任,進一步增進兩岸人民情感。
臺南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林登順教授代表參加研習營的臺灣學員發了言。他提到研習營的同學們對中原文化、祖根文化非常憧憬,此次研習營的舉辦使臺灣學子得以有機會實地考察河南歷史文化遺產,有利於開闊同學們的視野。並強化對中原文化、祖根文化的認知、認同。他希望同學們能夠深入交流溝通,深化兩岸文化血脈的連接。
信陽師範學院副校長李俊代表學校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向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河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表示感謝,向各位學員表示熱烈歡迎。他簡要介紹了該校情況。1982年,該校成立涉臺研究機構,成為全國範圍內較早開展臺灣同胞祖根地問題研究的高校。並自2011年組織師生赴臺交流,先後與臺灣師範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等開展兩岸青年交流互訪活動。
開營儀式後,信陽師範學院校長宋爭輝與臺南大學師生進行了交談。隨後,信陽師範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尹全海教授為研習營學員作了《走進中原,回望原鄉》的學術報告。報告首先從地理中原、文化中原和魅力中原三個方面,引領學員們在整體上把握中原文化的歷史意蘊及當代意義。然後,從當下臺灣同胞的中原尋根活動、中原根親文化節等涉臺節慶活動,以及兩岸青年中原文化研習營等兩岸交流交往活動,理解與詮釋臺灣同胞對中原祖根地的認同。
唐人故里 閩臺祖地
固始作為“唐人故里?閩臺祖地”,與閩臺關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現今臺灣100大姓中有68姓族譜明確記載其先祖來自“光州固始”,造就了“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親文化現象。臺灣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固始,兩地血脈相連。
1月21日,研習營一行懷著尋根問祖之願,走進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唐人故里?閩臺祖地河南固始感受根親文化。在固始縣臺辦主任齊超的帶領下,大家先後參觀了根親博物館、華夏根親文化園、開漳聖王紀念館、陳元光祖祠等地,了解了固始厚重的人文歷史、根親文化建設和固始與臺灣淵源關係。
下午,固始縣史志辦主任戴吉強為研習營學員們作了題為“固始根親文化”的講座。他首先給大家解釋了什麼是根親文化,並就固始的根親文化的起源、特點,以及固始根親文化的歷史形成及當代價值等方面,為大家深入地闡釋了固始根親文化的精髓。他認為,固始根親文化是聯繫閩臺關係的重要文化紐帶,兩岸需要更多的了解,增進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深入互動交流。
隨後,固始縣委副書記王振慶,固始縣原政協副主席、現任固始根親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學文等領導接見了研習營師生。王振慶代表固始縣委、縣政府對中原文化研習營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固始的基本縣情和根親文化建設工作,希望兩岸青年多來固始,共敘親情,密切感情,加強交流合作,謀求共同發展。
古都開封 文化洛陽
古都開封、文化洛陽是此次兩岸青年學子研習營的必修之課。1月22日、23日,研習營一行來到千年古都河南開封、洛陽,體驗古都文化的厚重與精彩。
1月22日下午,研習營一行抵達開封。走進龍亭公園、開封府,一件件承載歷史厚重的文物,一場場精彩的實景演出,讓學員們深刻的體會到了大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參訪中,難得一見的古老之都下起了小雪,大家在雪中觀賞冰封的龍亭湖,又是一番別樣的景象。學員們在鼓樓街、書店街等街巷品小吃、購特產,感受開封古城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
第二天,乘車前往洛陽,兩岸學員在行車途中互問互答,聊一些大家生活中的趣事、童年往事等等,大家在陣陣笑聲中回憶著往事或談著自己在研習營的感受。在考察關林時,學員們了解了關公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全過程,由於臺灣學生對關公不陌生,所以兩岸青年都對關帝文化中的忠勇仁義的內涵表示認同與讚揚。當在瑟瑟冷風中大家感受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時,兩岸學生邊紛紛拍照留念,邊讚嘆古人的智慧與力量,對石窟藝術及佛教造像工藝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整個考察過程中,大家不斷地拍照、錄影、記錄、提問、交流,從實物到歷史,再到民俗,各種文化方式聯通了兩岸青年的心。兩岸青年學子們普遍認為,大陸已經逐漸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開發,今後,繼續需要兩岸更多的交流,更好的從中繼承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千年古寺 少林英雄
儘管此行有相當部分的臺灣學員是第一次到中原來,但他們對白馬寺、少林寺卻多有熟悉。1月24日,研習營一行走進洛陽白馬寺和嵩山少林寺,領略兩座千年古寺的風采,感受中原佛教文化的深厚歷史底蘊。
上午,學員們到達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剎”,也是中國漢地的第一座佛寺——“釋源祖庭”白馬寺。在參觀中,學員們了解到了歷史上“東漢明帝夜夢金人”“白馬負經”等關於白馬寺的傳說故事,參觀了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毗盧閣以及泰式、緬甸式、印度式佛殿等主要建築,大家時不時地深深被白馬寺獨特的建築風格所吸引。
下午,研習營一行赴“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參觀了世界文化遺產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內的“天地之中建築群”,學員們紛紛讚嘆嵩山的美麗風景,以及少林寺那種“深山藏古寺”的幽靜。隨後,觀看了少林武術表演,十八般兵器在少林武僧手中如風生水起,練就的出神入化;那頭開鋼板、兩指禪倒立、象形拳更是把少林氣功展現的淋漓盡致。少林武僧的精彩表演讓臺灣學員們大開了眼界。在互動表演環節,來自臺南大學學員葉鎮嘉上臺進行模倣表演武術虎拳。雖然他並未完整地將動作做下來,但他勇敢登臺表演、展現自身的表現,贏得大家的陣陣掌聲。
兩座古剎是佛教中國化的典型代表,研習營的學員們此行在參訪中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國佛教文化的歷史與發展,也更直觀的感受到了中原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河南省臺聯 沈艷 陳甪 楊文超 《臺聲》雜誌記者 易靖茗)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