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58條”出臺 臺資在淮將獲高品質發展紅利
台灣網7月27日淮安訊 今年2月28日,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出臺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惠臺31條”),在海峽兩岸引起巨大反響,受到臺灣同胞的熱烈擁護。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惠臺31條”在淮安的落實工作,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市長蔡麗新分別作出批示和要求,明確專門班子,通過調研、座談、學習、借鑒,最大程度收集和徵求各方意見,集中社會各界的智慧和力量,經多次討論、修改、完善,數易其稿,形成《關於促進淮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施辦法》,因文件共有58條內容,又簡稱為“淮安58條”。經淮安市政府八屆第2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于7月23日正式出臺了“淮安58條”。
“淮安58條”從促進經貿合作、推動臺胞創業、引進臺灣人才、深化淮臺交流、優化臺商服務等方面推出系列舉措,致力於為臺商臺胞來淮創業就業發展營造最優質環境,提供最優惠待遇。58條中,對應“惠臺31條”政策進行具體化的共16條,落實國家、省現有政策同等待遇的共6條,借鑒外地做法的共9條,體現淮安特色創新舉措的共27條。
促進經貿合作推動“贏在淮安”
一是為贏提供機會。臺企與本地企業同等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採購、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比如,對新引進臺企竣工投產項目實施獎勵,臺資實際投資(其中設備投資不低於50%)超過1500萬美元的,參照外資企業同等標準執行;達到2億美元以上的,實行“一事一議”。現有臺企新上先進製造業項目的(其中設備投資不低於50%),最高獎勵100萬元。
二是為贏提供便利。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不見面審批”服務模式,實行臺企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受理工作,實現“一口辦理”。優化稅收徵管作業,擴大“匯總徵稅”適用範圍,推進淮安綜保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
三是為贏增添動力。對臺企技術改造、科技研發、設立地區總部、參加重點展會、融資以及臺灣工商團體、行業公會分支機構設立等予以重獎重補。比如,對臺資購置設備投入30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按5%進行補助,對屬於淮安市重點扶持的工業優勢特色產業、“零地”技改的項目,分別另加0.5%和1%的補助,每個項目另加補助金額不超過300萬元。對新批准設立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平臺,每個給予200萬元支援。對新引進的臺資金融機構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一次性獎勵500-1000萬元;購買自用房的,按其購房房價給予5%的補貼;租賃辦公用房的,5年內按年租金給予5%的補貼。
幫扶臺胞創業實現“夢在淮安”
一是開放創夢通道。對臺胞在淮創業的項目開放審批“綠色通道”,提供代辦、幫辦服務。
二是提供創夢支援。對臺胞創業實體,一律按下限收取行政事業性費用,一律給予免費創業培訓,一律給予稅收優惠,一律給予金融幫辦服務。比如,臺胞在淮創辦的小微型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50萬元(含50萬元)的,其所得減按50%計入納稅所得額。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扶持;對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臺資中小企業,給予保費50%的補助;對利用保單進行融資的,給予融資總額3%的貼息。
三是搭建創夢平臺。臺胞創業實體可優先進駐淮安市留學人員創業園、軟體園、臺灣農民創業園、科教產業園等各級各類創業載體、孵化基地。
集聚臺灣人才助力“智在淮安”
一是大力度引進“智”。對在淮企事業單位(含部省屬駐淮單位、駐淮高校)就業、創業的臺灣人才,給予博士研究生4萬元、碩士研究生2萬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對來淮見習的臺灣高校畢業生,見習期間,地方政府提供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60%的基本生活補助。
二是全方位優待“智”。符合條件的臺灣人才,同等享受人才購房補貼、人才公寓、人才培訓、租房補貼、健康體檢、療養等服務待遇。
三是多舉措成就“智”。在淮安自主申報入選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的臺灣專業人才,分別按創業類50萬元、創新類20萬元給予企業資金資助。對入選“蘇北計劃”暨“淮上英才計劃”創新創業急需人才項目的臺灣人才按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職稱8萬元、碩士研究生或副高職稱5萬元、本科生4萬元的標準發放資助資金。
深化淮臺交流厚植“情在淮安”
一是多元化交流讓情更豐富。市政府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援淮臺社會文化、青少年、基層民眾交流活動,支援並協助臺胞和臺灣相關社團在淮設立公益基金,參與“陽光扶貧”“希望工程”等公益慈善活動和社區建設工作。
二是項目化交流讓情更深厚。協助臺灣地區從事兩岸民間交流的機構申請兩岸交流基金項目。對臺灣文創企業在淮獨立或合作開展的文化產業項目給予優先扶持,幫助其優先申報中央、省、市級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對其原創設計作品獲得國際、國家級、省級同行業重要榮譽的,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20萬元、10萬元和5萬元獎勵。
三是平臺化交流讓情更持久。今後,淮安各個文藝團體、公益團體等都將成為淮臺交流的載體平臺。全國唯一的臺商學院將在促進淮臺教育、科技、青少年交流方面發揮出更大作用。
升級臺商服務保障“留在淮安”
一是留得順心。開展“與臺企同行”活動,將重點臺企納入“101%服務流動紅旗”優質服務競賽活動,組織全市黨政機關為企業提供政策、法律、資訊、人才、場地等全方位服務。完善101%服務線上系統。發揮市投資項目代辦服務中心作用,實現進一個門、辦所有事。
二是留得舒心。為臺商臺胞開闢子女入學、就醫、購房、社保、出行、參觀遊覽、榮譽稱號評選等“綠色通道”。比如,臺商或臺資企業臺籍高級管理人員在淮有自購住房,其子女需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教育部門安排在其住房所在地的施教區學校就讀。在淮臺胞可同等辦理城市公交卡,65歲以上可辦理免費乘坐城市公交卡。每四年授予一批作出突出貢獻的臺商“榮譽市民”稱號。
三是留得放心。在涉臺商事案件調解、勞資糾紛調處等方面維護臺商臺胞合法權益。比如,支援臺灣專業人士參與涉臺商事案件調解,支援本市仲裁機構聘請臺灣專業人士擔任仲裁員。
“淮安58條”主要原則
“淮安58條”政策的研究制定中,堅持“三二一”原則。
“三”即“三個一律”,凡是“惠臺31條”明確的措施、辦法,淮安一律全部執行到位;凡是國家和省現有政策適用於臺企臺商臺胞的一律全面落實;凡是政策規定有上下限彈性的,一律按最優幅度兌現。
“二”即“兩個拓展”,一是積極拓展惠臺措施的領域、範圍和幅度,全力促進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建設;二是積極拓展為臺企臺商臺胞服務的內涵,打造淮安101%服務升級版,讓臺企臺商臺胞有更多獲得感。在“淮安58條”中有27條體現了創新拓展的淮安特色。
“一”即“一個主線”,就是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切實回應廣大臺企臺商臺胞的合理訴求和期盼,與臺企臺商臺胞共同分享淮安新一輪發展的機遇和紅利。(淮安市臺辦 陳春曉 王小寶)
[責任編輯:陳從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