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陸中小企業升級“聚變”可參考“臺灣經驗”

2018年07月28日 21:18:00來源:台灣網


“產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集群”主題研討會在京舉行。(台灣網 普燕 攝)

  台灣網7月28日北京訊 (記者 普燕)“臺灣中小企業在過去20年的產業集群發展中積累了豐富、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模式,可為大陸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抱團發展提供成熟高效的‘智力’參考。”在日前舉行的“產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集群”主題研討會上,清大友智(北京)科技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漂”臺胞陳樹全如是認為。

  當天研討會,工信部中小企業局、中國中小企業雜誌社、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研究院、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等機構的兩岸專家學者,圍繞臺灣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以及這些“臺灣經驗”在助力大陸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中的實踐應用進行深入探討。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城市用地的緊張以及環境保護的壓力,大陸製造業步入轉型升級之路,地區產業集群開始優勝劣汰、轉型發展。如何將原有產業和產業集群進一步升級到高端的產業集群?長期參與兩岸交流,擁有豐富企業培訓、管理經驗的清大友智(北京)科技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有柱提出,應用臺灣企業的“3T”發展模式或將會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3T”是指全面品質管理(TQM )、全面生產管理(TPM)和全面精益管理(TLM)。臺灣企業通過應用知識服務促進臺灣自然產業集群向產業集群升級發展。不僅中小企業,包括台塑這樣的大企業,也在圍繞“3T”知識服務工具,幫助企業做合理化改善和發展。

  “臺灣的一輛自行車,串聯起20多家產業鏈供應企業集群發展,每輛自行車平均出口價格從最初的50美金提升到603美金,進而成為世界自行車行業的引領者,這就是產業集群聚變的成功實踐”,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吳金希以臺灣捷安特和美利達自行車舉例說明。他認為,產業鏈上的企業聚集一體,通過分享、培育、交流、輔導形成夥伴關係,分工合作和垂直合作結合,管理、經營、生產同步,既提升了品牌競爭力,也實現了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保明則表示,在中小企業及產業的健康發展中,產業集群發展、在地化發展、企業之間良性互動迴圈和政府組織引導營造健康生態環境四大因素缺一不可,臺灣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和參考作用。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秦志輝對此深表贊同,他提到,大陸很多中小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融資困難、方法缺失、能力有限、技術變革困難等很多問題,“政府作為”這條非常關鍵,臺灣的相關經驗可提供決策參考。

  來大陸前,陳樹全曾就職于臺灣一家智力服務中心,該中心將中小企業組織在一起,通過“中心—衛星”體系輔導,培養企業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實現協同研發、共同進步,推動產業集群升級發展。

  面對大陸眾多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陳樹全看到了很多機會。他對記者表示,“希望能將臺灣企業的成功經驗和知識服務體系‘移植’到大陸中小企業,為其發展提供知識服務”。據悉,其所在項目組與昆山、淄博等地的中小企業合作中,利用“臺灣經驗”幫助企業轉型升級,均取得了不錯的實踐效果。

  基於此,清大友智(北京)科技諮詢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吳金希、李保明教授合作,通過深入調研臺灣的中小企業抱團發展經驗,歷時三年編輯出版《聚變-產業轉型升級的C3模式》一書。該書通過大量實用性案例分析,試圖歸納總結出產業集群不同階段發展特性以及企業發展的通用方法論,為大陸企業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提供有益參考。(完)


清大友智(北京)科技諮詢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吳金希、李保明教授合作歷時三年完成《聚變-產業轉型升級的C3模式》一書。(台灣網發)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