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發展戰略為兩岸圖書出版合作再添利好
作為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的“莊主”之一,今年是廈門市第四次承辦展會,越來越多的臺灣圖書經過這一平臺進入大陸讀者的視野。
每一次,臺灣出版館都是參觀人群最密集的展館之一。29日上午,第七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開幕之日,臺灣出版館吸引了眾多的讀者。
五南文化事業機構、三民書局、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遠流出版事業公司、臺灣商務印書館、華藝數位公司等臺灣重要出版機構紛紛登場。
五南文化事業機構此次以12個展位的規模參展,是參加面積最大的臺灣出版機構。從第一屆開始五南屆屆都參加,一屆比一屆規模大,此次參展圖書達3500多冊。
五南文化事業機構參展負責人張義良告訴記者,過去都是臺灣版權輸入大陸較多,像五南一年就有百餘項版權輸入大陸,現在從大陸引進版權也開始多了起來。
一位來自電力出版社的人士,就在現場與張義良開展了洽談,希望能將《中國電氣工程大典》做成繁體字版,發行到臺灣。
帶來600多冊圖書參展的遠流出版公司,已經是第三次來廈門參加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公司負責展務的鄭明禮,不時被大陸出版業者“請出”,商談將該公司圖書引進大陸的事宜。一套72冊的《柏楊版資治通鑒》,就引起了多家大陸出版機構的興趣。
鄭明禮告訴記者,臺灣有影響的作家蔣勳、鄭石岩、吳祥輝等的作品,經由遠流出版公司進入大陸圖書市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是公司最重要的大陸合作夥伴。
除了走進來,還有引出去。遠流出版公司近年也購買一些大陸圖書的版權,主要是歷史方面的圖書,像13冊的《清朝事典》已與臺灣讀者見面。
據組委會介紹,本屆交易會參展圖書20萬種約70多萬冊,其中臺版圖書10萬餘冊。臺灣參展規模為歷屆參展數之最:參展人數超過500人,參展出版機構達到269家。
版權貿易是兩岸出版合作的最基本形式,交易會著力打造兩岸版權洽談與交流特色。本屆交易會設立了100平方米的版權貿易展示區,展出大陸和臺灣的版權樣書1000多本。
自2005年首次在廈門舉辦以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臺灣兩地輪流舉辦,見證了兩岸圖書出版交流的不斷深化。前6屆交易會累計參展圖書612萬冊,銷售兩岸圖書1.7億元人民幣碼洋,以現貨徵訂方式輸入臺灣的大陸簡體字圖書達到8500多萬元人民幣碼洋,大陸業界也以不同方式採購臺灣圖書,兩岸業界達成793項圖書版權貿易協議。
廈門對外圖書交流中心是目前圖書出版合作最重要的仲介平臺,目前已與大陸1000多家、臺灣600多家圖書出版機構展開闔作。該中心版權部從2009年底成立至今,已達成兩岸圖書版權合作項目1345項,其中臺灣地區引進大陸圖書版權450項,大陸地區引進臺灣地區版權895項,交易金額達9451萬元人民幣。
目前,全球出版業正經歷一場“數字革命”。本次圖書交易會首設數字出版專區,業界就數字出版洽談簽約,還舉辦了以“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構建”為主題的論壇,兩岸業界人士就此展開討論。
不久前閉幕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無疑對兩岸圖書出版業是個重大利好。
“我們也很關注這方面的資訊,這對臺灣圖書出版業者來說,無疑是個機遇。”鄭明禮說。
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楊克齊說,臺灣圖書出版雖然在印刷等方面擁有一定優勢,但近幾年大陸業界進步十分迅速,差距正在縮小。臺灣市場狹小,大陸巨大的市場空間對臺灣業界十分重要。
近年來,大陸方面不斷出臺推進兩岸圖書出版業合作共贏的有利政策。在今年6月第三屆海峽新聞出版業論壇上,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發佈了在福建先行先試的惠及臺灣同胞的五條政策,以促進兩岸新聞出版業合作發展;而閩臺出版交流合作工程也已被確定為福建新聞出版業“十二五”重點實施的“七大工程”之一。
“兩岸有著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在當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利形勢下,兩岸業者應加強交流,攜手合作,通過圖書出版一起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楊克齊說。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