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三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活動記事

2016-12-15 13: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三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活動記事

  第三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活動記事。(圖片來源:廣東省臺辦)

  台灣網12月15日廣州訊 2016年11月24日至29日,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舉辦了第三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活動主題是“青年學子創業夢,心手相牽粵臺情”,來自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大學的兩岸優秀學生代表和來自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北師大珠海分校、北理工珠海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的臺灣青年教師共100人參與了活動。活動得到國臺辦的悉心關懷和廣東省臺辦的高度重視,國臺辦交流局副局長王振宇專程來粵指導並出席活動,廣東省臺辦主任黃耿城專門研究活動方案並提出意見。

  感恩分享,為幸福人生探求定位

  本屆嶺南行活動於11月25日上午從百年華僑名校暨南大學啟程。在開營儀式上,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侯振富在致辭中給出了他對本次嶺南行活動的三個寄語:感恩、思考、融合。他在簡要回顧了近30年來海峽兩岸從隔絕、對抗到交流、和平的艱辛歷程後說,兩岸的青年朋友能夠享受今天和平、安寧、幸福的生活,一定要常懷感恩之心,不能忘記千千萬萬為此付出艱苦努力的兩岸有識之士;一定要認真思考青年人為了兩岸互利雙贏、和平發展,為了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不再重演所應當擔負的歷史責任;一定要積極踐行、弘揚“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入交流,加深理解,厚植友誼,攜手開創兩岸的美好未來。

  在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葉宏燈董事長與師生們分享了他的三個人生故事。他說,臺灣能夠創造過去年代的經濟奇跡,不在於他們這代人多有本事,關鍵是抓住了世界產業轉移的機會。廣大臺商能夠在大陸成長髮展,既得益於產業轉移提供的機遇,更得益於大陸改革開放所創造的難得機遇。當前,兩岸經濟都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兩岸青年人要抓住機會,致力於創新發展,通過自主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擺脫上一代人依靠代工賺取微薄利潤的命運。他還通過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發展歷程的啟示和炎帝神農氏的故事告誡兩岸學子,大陸不僅有廣闊的市場,更有寬廣的胸懷,兩岸人民都是炎黃子孫,和則兩利雙贏,分則兩敗俱傷。青年人只有融入這片祖先的土地,才能更好地出發,要多做有利於兩岸和平的事情。

  佛山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青年臺商委員會(簡稱佛山青年臺商會)由在佛山市工作和創業的一群志同道合、積極向上、充滿朝氣的臺籍青年組成。佛山青年臺商會秉承“攜手創業、共同成長”的理念,致力於推動兩岸青年之間的溝通交流,服務引導臺灣青年投資創業、成長髮展。27日上午,師生交流團與佛山青年臺商會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訪談式座談會。佛山青年臺商會副會長李亞儒和理事吳誠洪、陳少廷等3位青年臺商分享了他們在大陸投資創業的精彩感悟,回答了師生們關於學習、就業、創業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他們通過自身的經歷告訴青年師生,未來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過程中難免經受委屈,堅持很重要,青年人一定要不忘初心,不輕言放棄。大陸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市場潛力非常大。臺灣青年朋友一定不能自傲自大,因為你們面對的不僅是祖國大陸的眾多精英才俊,更是整個世界的競爭。

  在座談會上,王振宇先生也作了精彩的即席發言,他對參與活動的師生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珍惜校園學習和參與活動的機會,不斷積累知識、增長見識、增強膽識;二是不斷提高文化素養,尤其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研究,體驗和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三是通過積極參與兩岸交流活動,廣交朋友,為今後的就業創業、為建設兩岸共同的美好家園打下堅實基礎。

  學習思考,為和平安寧傳承薪火

  活動期間,交流團參觀考察了臺灣青年創業基地江門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臺資農業企業圭峰山茶花園和廣東風華高科技有限公司,參訪了佛教聖地南華寺、佛山陶藝南風古灶以及丹霞山、七星岩濕地自然保護區等嶺南文化的代表性精品。

  在江門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和廣東風華高科技有限公司,師生們見證了兩岸經濟逐步走向深度融合的美好前景。江門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設立了江門臺灣青年創業創新示範基地,採取政府投入、團隊運營的管理模式,由臺灣“中華海峽兩岸教育聯合會”負責引進臺灣教育裝備企業並進行日常管理,重點引進臺灣尖端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裝備新產品。對於這種運營管理模式,同學們表示非常新奇有趣。中山大學的臺灣學生劉聿倫說:“政府提供土地、廠房,並引進專業團隊,設立孵化器輔助創業,而不是直接從創業人身上賺錢,非常有利於臺灣青年創業。”

  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元器件、電子材料、電子專用設備等電子資訊基礎產品研發生產的高科技企業。在風華高科,師生們見證了大陸高新科技企業的成長髮展歷程,尤其對於風華高科成功收購控股臺灣光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陸企並購臺企先河表示不小的震撼。

  在江門圭峰山茶花園,師生們聆聽了年近七旬的臺灣茶花大王黎雙正的講解,也為他為了迎接師生們的參訪專程從臺灣返回江門而深受感動,為他數十年奔走在海峽兩岸努力打拼播種和平友誼之花而感佩。

  佛教聖地南華寺千年不絕的香火、南風古灶傳承千年而又不斷創新的陶藝,讓兩岸學子深深感受到嶺南文化的魅力,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廣州中醫藥大學臺灣學生莊皓博說:“廣東有很濃厚的中醫藥氛圍,這是他到廣州學習中醫的重要原因。要學好中醫,必須深入探索中醫藥文化的根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就是中醫藥傳承發展的根源所在。研究學習領悟中華文化,是學習傳承中醫的重要途徑。”丹霞山的壯美景觀,七星岩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讓師生不僅領略了大好河山,更讓同學們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許多同學在七星岩濕地第一次看到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丹頂鶴,更為丹頂鶴定居嶺南不再遷徙而驚奇不已。

  交流融合,為兩岸青年壯大“朋友圈”

  6天短暫的行程,為參與活動的兩岸師生創造了交流、溝通的機會,也讓許多第一次來到祖國大陸的臺灣師生感受到祖國大家庭濃濃的親情。所到之處的盛情接待,讓師生們感受到回家的溫暖。東莞理工學院臺灣教師楊美美說:“我是今年第一次到大陸執教,大陸學生的認真好學,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參加嶺南行活動,更讓我感受到祖國河山是如此美好,中華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每一項活動都讓我感動,每一個景點都讓我著迷。”來自臺灣新竹、就讀于暨南大學的林姿佑是第二次參加嶺南行活動,她說:“我之所以要求再次參加嶺南行活動,就是要更好地感悟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妙絕倫。我要把我的切身體會帶到臺灣,讓更多的臺灣青年了解祖國,認識中華傳統文化。”

  28日晚,在肇慶學院的肇慶藝術中心,交流團師生與肇慶學院的師生展開了一場熱烈歡樂的聯歡晚會。中山大學代思哲、劉聿倫、王怡等同學的《中山誌·方言情》情景朗誦,把中山先生矢志報國、振興中華的博大情懷惟妙惟肖地搬上舞臺,一下子讓兩岸學子找到了共同的記憶。肇慶學院安排了獲得教育部、廣東省等大學生文藝匯演一等獎的《硯魂》《母儀天下》等多個節目參加演出,不僅讓師生們再一次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更為大陸當代學子的藝術素養而深深折服。

  來自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的臺籍教師白乃遠表示:“嶺南行活動為兩岸交流開啟了一扇窗,拓展了臺灣師生的視野,加深了臺灣師生對大陸的了解。”北師大珠海分校臺籍教師柯竣升說:“這次活動讓我真切感受到主人的熱情週到,體會到主人對兩岸大交流的重視。”他表示一定要把祖國大陸人民的深情厚意帶回臺灣,傳遞給更多的島內人士,促進粵臺交流交往更加密切。

  中山大學的劉聿倫是自己選擇到大陸高校就讀,2016年8月告別父母隻身來到廣東。她在感言分享會上表示,參加嶺南行活動,讓她印象深刻,收穫很多,不僅認識了許多新鮮有趣的夥伴,分享了前輩臺商的經驗,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更讓她認識到有那麼多人比自己更優秀,一定要通過相互尊重、相互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陳欣楠說:“參加嶺南行活動,不僅讓我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小夥伴,分享了前輩臺商和優秀臺青的奮鬥經歷,深刻體會了愛拼才會贏的真諦,更領略了中華文化尤其是嶺南文化的魅力和巨大凝聚力。兩岸青年應攜起手來,共創美好明天。”

  廣東省海峽兩岸促進會副會長侯振富在閉營儀式上致辭時,對長期以來支援粵臺青年學生交流的兩岸各界人士表示了感謝。他說,嶺南行活動雖然短暫,但來自兩岸的師生通過一起比賽、一起聯歡,尤其是與各界朋友的交流,“朋友圈”又加入了許多新的面孔,播下了友誼的種子。他相信這顆種子一定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枝繁葉茂,為海峽兩岸人民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撐起一片綠蔭。(台灣網廣東省臺辦交流處通訊員 劉小青 徐業昌)

  第三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活動記事

  第三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活動記事。(圖片來源:廣東省臺辦)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