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13日來到上海市青浦區的福壽園,向長眠於此的海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敬獻花籃,表達深切緬懷。
當天上海寒風凜冽,自清晨起就開始飄灑的綿綿冬雨,意外地在張志軍一行到來的前一刻短暫“退場”,微微有陽光穿透厚重的雲層,顯露一絲暖意。
早晨10時,張志軍一行在汪道涵之子汪致重的陪同下,步入汪道涵靜靜安息的福壽園“文星苑”,他們人手一枝白玫瑰,向汪老的紀念像三鞠躬並依次獻花,整場活動莊重、簡潔。
隨後,張志軍參觀了收藏有汪老生前辦公用品的福壽園人文紀念博物館,並在現場發表講話說,汪老是從事對臺工作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他1991年出任海協會會長後,以民族復興大業為己任,心繫兩岸同胞福祉,在極其複雜的政治形勢下,不畏艱難、勇於擔當,積極探索破解兩岸堅冰之道,為此傾注大量心血。1993年,他主持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中國人平等對話、協商談判的歷史新階段,為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張志軍說:“今天可以告慰汪老的是,兩岸關係在屢經波折之後,終於在2008年實現了歷史性轉折,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並呈現出日漸強勁的發展勢頭。兩岸民眾為此感到高興,更抱有更大的期待。”
他說,我們深知,兩岸關係前進的道路不會筆直,還會有許多困難要克服、許多障礙要排除,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對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嚮往和追求、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嚮往和追求,始終是我們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
張志軍表示,我們將以汪老為榜樣,不畏艱難、不辱使命,勇於擔當,勇於開拓,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不懈努力。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因病在上海逝世。隔年,汪老骨灰在上海福壽園安葬,同期由著名雕塑家陳古魁創作的汪道涵紀念像落成。端坐鮮花叢中的汪老塑像身著西裝,銀發光亮整齊,目光直視遠方,仍如往日般精神爍灼、笑容可掬……
張志軍是結束在南京舉行的“張王會”之後,于13日抵達上海的,他此行還計劃于和平飯店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進行茶敘,而這裡恰好係1998年“汪辜會晤”的所在地。(完)
[責任編輯: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