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陂“辛亥村”民俗入編《首義精魂》
台灣網2月16日黃陂消息 15日,湖北黃陂蔡官田村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隨著隆重的祭“九角旗”、舞“辛亥龍”的“賽燈”儀式舉行,拉開了黃陂紀念辛亥百年的序幕。而這一民俗也已經收入紀念辛亥百年文藝作品、裴高才著《首義精魂》一書,黃陂還將這一民俗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蔡官田村申報為“辛亥革命歷史文化名村”。
據以辛亥人物為創作題材的作家裴高才介紹,“九角旗”又稱九角十八星旗或鐵血十八星旗。在武昌首義之夜,起義軍司令部參議長蔡濟民率隊高擎九角旗,一舉攻克了湖廣總督督署。繼而,由旗手衝上咨議局樓頂插上了九角旗。至此,九角旗成為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第一面旗幟。它比1912年2月20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的“五色共和旗”,要早130天;比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時,下令啟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要年長10歲;新中國的“五星紅旗”也是在時隔38年後才正式誕生。
1912年4月,湖北軍政府曾以鐵血旗歡迎孫中山訪問武漢,5月14日北京參議院決議,6月8日北京政府明令將九角十八星旗中間加綴一星,改為九角十九星,正式定為陸軍軍旗。隨後,由軍政府軍務司長蔡濟民,將二面旗幟帶回老家,希望族人每年元宵舉行祭旗儀式追懷先烈。護法軍興,蔡濟民就任鄂西靖國軍總司令,又讓本家的蔡極忱與蔡良村帶九角旗到利川,祭旗護法。
蔡濟民殉難後,其靈柩覆蓋著鐵血旗返漢。接下來,此旗分別由蔡濟民宗親代代相傳,妥為保管。直至1975年轉交湖北省博物館珍藏。博物館還特地按照同樣規格,為該村複製了兩面九角十八星旗。蔡官田始終保持著特有的鄉風村俗:每年在元宵節舞“辛亥龍”時,均在蔡濟民祖屋前,舉行祭旗儀式。該村因此贏得了“辛亥革命歷史文化名村”的美譽。(台灣網黃陂臺辦通訊員 任振華 皮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