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峽金融論壇助力兩岸金融關係“更上層樓”

2013年06月14日 09:24:00來源:台灣網

  以“聚焦親情·共圓夢想”為主題的第五屆海峽論壇將於6月15日至21日在福建舉行;作為論壇的配套活動之一,15日在廈門舉行的海峽金融論壇備受兩岸業界高度關注。據報道,第二屆海峽金融論壇與首屆相比,規模更大、規格更高、主題更務實。本屆論壇參會人員將達到250人,包括臺灣永豐銀行董事長邱正雄在內的6位兩岸嘉賓將做主旨演講,有臺灣地區金融機構25家、嘉賓41位參加。(綜合台灣網報道)

  2011年9月第15屆投洽會上,作為當時唯一以兩岸金融合作為主題的論壇活動——首屆海峽金融論壇正式亮相,並聚焦“兩岸金融中心:金融合作與風險防範、中小企業融資”主題。時隔三載,兩岸金融的交流合作已經邁開了更大的步伐,本屆海峽金融論壇以“《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的實施與兩岸金融交流合作前景的展望”為主題,既切入實際,又展望未來,將對深化兩岸經貿、助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把服務業打造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5月底的第二屆京交會暨全球服務論壇北京峰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指出,大力發展服務業,既是當前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舉措,也是調整優化結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選擇。有一組數據,2012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4705.8億美元,晉陞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德國;其中,服務貿易已佔GDP比重約47.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首次超過了製造業(45.9%)。另外服務業出口居全球第五位,進口居全球第三位。

  如此看來,大陸服務業將進入快速增長的週期,而加快發展服務業,才能激發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更有利於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與促進就業。在發展服務業方面,臺灣發展相對成熟,70年代臺灣就已經開始從工業朝服務業方向轉型,在教育、技術與服務、創新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和較成熟的發展經驗。應該說,兩岸服務業的合作交流與深化擁有廣闊的前景,互補性強。

  特別需要指出,發展服務業經濟離不開金融的支援,金融服務業也是大陸優先發展的重點。在此新情勢下,本屆海峽金融論壇把目光朝向《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的實施,以及展望兩岸金融交流合作前景,緊扣大陸經濟發展主軸,掌握兩岸經濟合作新潮流;論壇所匯集出來的積極成果,將有利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意義非凡!

  當前,兩岸關係不斷深化,特別是兩岸經貿合作與制度化工作得到了不少重要進展。 2010年6月29日,兩岸簽署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12年又完成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與海關合作協議,如今,最大範圍使兩岸業者特別是臺灣中小企業和民眾受惠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已近收尾階段,呼之欲出。這當中,2012年8月31日兩岸貨幣管理機構簽署的《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特別引人矚目,雙方同意以備忘錄確定的原則和合作架構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這一積極成果,使得兩岸金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血脈相融”,為兩岸交流合作注入了新動能,兩岸經濟合作必將得到更深層次拓展。

  2013年是兩岸貨幣清算業務開展年,隨著實現兩岸貿易和投資使用本幣結算障礙掃除,兩岸經貿往來將更為便利。兩岸民眾和企業在匯款、貿易和投資等方面的交易和結算成本將大大降低,特別是減少匯率風險方面成效更為顯著。當然,如何更好地落實“備忘錄”是關鍵問題。在貨幣清算機制實質運作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不少需要糾正或補足的地方;此外,在如何幫助大陸企業解決日益迫切的融資信貸等問題,怎樣更好地為陸企對臺投資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如何做好這一機制的配套措施,促進金融環境的安全、便捷與效率等等,相信本屆海峽金融論壇在這方面會有相當研討和不少建言,而這將有助於該機制的進一步完善與豐富。

  應該說,面對新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後金融危機時代帶來諸多不確定,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寬幅振蕩和匯率波動明顯,兩岸經濟將更為緊密協進,而金融關係的緊密與發展將是極為重要的推手,兩岸金融合作互利雙贏、前景廣闊!

  依ECFA早收清單,在金融服務業部分,大陸將開放保險、銀行及證券期貨業項目,臺灣將提供銀行業項目開放。隨著兩岸經濟合作繼續深化,在確保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順利運作,應進一步研究加大兩岸金融合作深度和廣度,以金融合作來深化兩岸關係。我們相信,第二屆海峽金融論壇關注與展望兩岸金融交流合作前景,將助力兩岸金融關係更上層樓!

  兩岸金融關係的加深與發展,不但可以使得兩岸“命運共同體”愈加緊密,更可促進兩岸民眾之間更廣泛、深層次的了解。特別是金融關係事關普通民眾福祉,臺灣民眾將更多接觸大陸資訊,更願意去了解大陸、接近大陸,關心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可以說,兩岸金融關係愈進一步,兩岸和平發展將更大步!(台灣網網友:王振峰)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