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及海外專家研討藥用菇類臺灣牛樟芝
2014藥用菇類臺灣牛樟芝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吳亞明攝)
27日上午,由臺灣“中央研究院”主辦的2014藥用菇類臺灣牛樟芝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這裡開幕,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以及臺灣中國醫藥大學、中興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兩岸及海外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將用3天時間來報告各自關於牛樟芝的藥用價值研究成果,並且確認其不具傷害人體的毒性。這是臺灣“中央研究院”第一次舉辦這樣的學術研討會。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是臺灣特有的藥用菇類,生長于海拔450米至2000米的牛樟木,但野生產量很少。也因為它的稀有和珍貴,被譽為“森林中的紅寶石”。隨著生物技術水準的提升,目前牛樟芝已經能夠人工培養。人工培養的牛樟芝主要分為三種:液態發酵菌絲體、固態發酵、出菇栽培。不過,只有第三種,才能得到完整子實體,形態與天然相似。所謂子實體,即果實體,是高等真菌的產孢構造,由已組織化了的菌絲體組成。
臺灣眾多研究發現,子實體具有護肝、提升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等功效。但是它的技術難度很高,投入經費大,培育時間至少需1年,遠比第一種15天、第二種3個月的時間長。因此,即便是實現了量產,價格也不菲。
今天的研討會,首先由臺灣的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兼藥學院院長吳永昌介紹了“牛樟芝研究與發展之近況”,之後,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林志彬分享了“中國大陸牛樟芝研究之近況”,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王宮展望了“牛樟芝作為功能性食品的應用前景”,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葉敏作了“牛樟芝的化學成分與體內代謝研究”報告。
臺灣主要牛樟芝養殖研發業者也將全程參與研討會,並出席28日的“產、官、學圓桌論壇”。作為兩岸最大的牛樟芝子實體培育公司,柏榮實業總經理蘇榮坤表示,發展生技產業,臺灣有地利之便,我們應該善用本島資源,多元發展牛樟芝相關生技產業。蘇榮坤說,除了臺灣,柏榮實業已經把目光投向大陸。他說,如果大陸市場能打開,柏榮實業將抓緊大幅提高產量,還會考慮在大陸組織研發團隊,致力研發牛樟芝子實體從食品邁向植物新藥。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