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貿協議 將加速臺灣產業轉型
臺灣《聯合晚報》5日發表評論說,兩岸經濟合作會議在北京登場,備受關注的兩岸貨貿協議談判,可望在經合會後重返談判桌。由於中韓FTA可望在年底簽定,因此經合會後的貨貿談判對臺灣格外重要。
臺灣製造業與全球品牌結合而成的產業鏈,貨品輸往全球,40%更出口至中國大陸,其中包括關鍵零組件與半成品,故兩岸具有競合關係。
首先在對外競爭關係上,臺灣與全球同步競爭中國市場。以中韓年底簽定FTA首當其衝,影響產業約1.1兆元。因臺灣與韓產業結構相似,包括石化、工具機、汽車、紡纖、面板、機械等,若兩岸貨貿不簽,因關稅之差異,將使臺灣出口大陸成本高於韓國,當然不利臺灣產業競爭。
在兩岸合作與產業分工關係上,如零組件與加工半成品,若兩岸不簽貨貿,將逼使關鍵零組件業因關稅成本高而需赴大陸投資,那麼不僅令臺灣的自由經濟貿易示範區美意受挫,亦使得臺灣投資意願不足,更造成臺灣失業率提高。反而,貨貿簽訂有利強化兩岸合作關係,共同面對全球,形成兩岸產業綜效。
貨貿簽訂,對過去一直以臺灣內需市場為主的產業,以及經濟規模不大的產業是會受影響。因此,臺當局在兩岸經合會,貨貿協議重返談判桌時,對這些會受影響的產業談判,宜以時間換取空間拉長降稅的時間,而在拉長降稅的過程中,臺當局更應提出對這些有影響產業的配套輔導措施,給予此類產業需要的技術、人才、金融扶持與轉型協助,以利這些產業喘一口氣,並幫助這些企業加速轉型與調整,臺灣以中小企業為主,亦可進一步有利臺灣產業轉型。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