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大杏鮑菇企業“臺灣造” 6年註冊資本增6倍
企業管理層在指導員工採摘杏鮑菇。 黃阿彬 攝
中新網漳州6月12日電 (黃阿彬 陳佳平 余丹)“因為大陸的投資政策、環境很好,所以我們才得以一步步地做大做強。”在福建漳州華安縣,臺資中延菌菇業集團總裁林錫明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
林錫明是臺灣人,2009年,華安縣組團到臺灣招商。被福建漳州優越的生態地理環境所吸引,林錫明當即來到華安縣沙建鎮官古村投資杏鮑菇,成立福建省中延菌菇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僅80萬美元。
如今不到7年時間,林錫明的杏鮑菇在大陸落地生根,其企業也躋身國內同行業前列,成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杏鮑菇標準化生產企業,並成長為集團,拓展海外市場。
臺灣班底助力“開疆擴土”
目前,中延菌菇業集團專業從事食用菌研發、生產、銷售的現代化農業企業,在全國擁有4個生產廠,工人900多人。而集團在華安落地,在大陸成長,離不開企業的每一位參與者。
來自臺灣的副總經理林賢誠今年60歲,在大陸已有10多年了。2011年,他加入中延菌菇業集團,是在集團工作的18個臺灣人之一。
“以前在半導體領域工作,哪會想過在大陸當‘農夫’,之後才知道杏鮑菇的可愛。”林賢誠說,兩岸風土人情、民俗習慣等差不多,宜蘭好比漳州,高雄好比廈門。
林賢誠向記者介紹,2011年開始,公司協助漳州天綠菇業、漳州集源菇業進行生產管理,並進行資源整合,實現日生產35噸杏鮑菇,供應全國一級城市消費者。
2012年4月,公司入駐天津市靜海縣林海迴圈示範區,建立天津廠,一期投資8500萬元,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建成日產20噸杏鮑菇生產線,同年投產。
2013年,公司並購漳州天綠菇業及漳州集源菇業擴展生產線,整合華安廠及天津廠資源,成立中延菌菇業集團,每日可生產70噸杏鮑菇。
品牌立廠抵抗外界變化
“實現食用菌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和週年栽培,創建綠色、有機品牌,為國內外市場提供優質杏鮑菇。”林賢誠告訴記者,現代設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是企業一路壯大的原因。
“政府鼓勵農產品生產,從公司到集團,企業始終按綠色生態的理念來發展。”林賢誠介紹,集團實行工廠化生產,改進食用菌栽培模式,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利用高科技人工創造菇類生長的最適溫度、濕度、光照、空氣、培養基營養等條件,不受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生產環境無污染,無有害物質的侵入,產品品質明顯提高,達無公害標準。
目前,企業已通過多項食品認證和審核,產品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中延及圖牌杏鮑菇”榮獲福建省名牌農產品,“中延”品牌榮獲福建省著名商標。
注重創新市場瞄準海外
這兩年來,為提高杏鮑菇的市場競爭力,集團做好鮮菇的深加工,相繼研發醬菜罐頭、清水罐頭、脆片等延伸產品,產品豐富,口味獨特多樣。
林賢誠說,其中杏鮑菇脆片則是採用真空低溫脫水工藝,跟福建師範大學育成中心合作研發,實行產學結合,公司將往生物科技更深領域發展。為打造“禾菇堂”品牌,還註冊美國、歐盟商標。
林賢誠告訴記者,為開拓海外市場,集團成立國外業務部,發展國際市場貿易,集團跟東南亞及俄羅斯、美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銷售合作網路,其中清水罐頭將於7月投放臺灣地區市場。
目前,中延菌菇業在國內的投資達1.2億元,總註冊資本530萬美元。今年,集團在漳州的南坑廠增加投資2000萬元,南坑廠投產後,集團日產量可達100噸,比原來增加15噸。(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