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道,“你好牛”、“好給力”、“靠譜”,如果沒有接觸大陸的媒體,可能搞不懂這些生活用語。根據臺灣淡江大學的問卷調查,4成5的臺灣學生擔心生活習慣用語的不同,和大陸學生交流會遭遇困難。
淡江大學今年共有78名大陸學生,分別來自北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的26個城市。淡江大學淡江時報專題小組成員設計“臺灣學生對陸生的印象調查”問卷,施測對象為淡江的臺灣學生,另外也採訪大陸學生,希望了解臺生對陸生的看法和陸生這段日子體驗到的臺灣和淡江。
調查顯示,62%的臺生對陸生的印像是上課積極、勇於發問,而18%臺生認為陸生會一早起床,排隊等圖書館開門;在交流部分,50%臺生擔心討論到政治議題,45%臺生則擔心雙方生活習慣用語不同;其中,還有3%的臺生認為電影片名翻譯不同,會造成聊天障礙。
來自福建的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潘岳說,他對電腦很有興趣,父親也很鼓勵換個環境磨練,來臺灣後在學習上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有些用語不同,讓他還不太習慣,例如臺灣的“記憶體”,在大陸叫做“記憶體”,所以每次老師講到記憶體時,他都得想一下才能領悟過來。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係學生羅靚則對臺灣學生的熱情印象深刻。從北京來臺灣沒多久的她,就遇到中秋節,同宿捨得室友學姐告訴她,“不能放你在這裡一個人孤獨過中秋”,所以帶她回嘉義老家過節,這股濃濃的情意,讓她所有的不適應、不習慣和濃烈的鄉愁都消失不見。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