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地理:忻州
“貂,聰明伶俐,生性慈悲。據說北極圈內的獵人捕貂,常常假裝快要凍死的樣子,躺在貂出沒的地方。貂看到後就跑出來,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人。獵人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捕到了貂”。
“蟬,無巢無穴,黍稷不享,不食污穢之物,高潔不群。
1800年前,亂世崢嶸,群雄爭霸,一個兼具貂與蟬雙重品性的女子,以聲色為戈矛,最終致兇猛之人于死命,而此年方二八、閉月羞花的紅粉佳人至此卻生死茫茫,香魂不知歸處……
這個女子名叫貂蟬。
貂蟬在民間久負盛名,名列中國歷史四大美女之列,卻不見諸任何正統史書,只有憑《三國志·呂布傳》中“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的記載,可見一點模糊的影子……
貂蟬,一個永久的謎
"忻州無好女,定襄無好男",這是一句在忻定一帶婦孺皆知的俗語。因為忻州出了貂蟬,定襄出了呂布,貂蟬國色天香,傾國傾城,呂布氣宇軒昂,所謂“馬中赤兔,人中呂布”,此二人吸納盡忻定一帶精華,所以忻州再也出不了美麗的女子,定襄再也出不了俊朗的男子。言之久遠,卻查無實據。比之於與正史上有記載的其他三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楊玉環來說,貂蟬似乎只是一個藝術形象,這個藝術形象被人熟知是因為出現在了羅貫中《三國演義》的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記,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牡丹亭畔,長吁短嘆”,隨著這嘆息之聲,貂蟬出場,“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八個字勾勒出貂蟬乃一秀外慧中的青春少女,“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從聲到形再到神,萬死不辭就是貂蟬在這出美人連環計堛澈~格與靈魂。她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她要報答王允以親女待之的養育之恩,她也是一個可憐天下生靈心懷悲憫的人。這出連環計最終以呂布一戟直刺董卓咽喉而大告全勝。董卓已除,而為此忍辱負重的紅裙得到的獎賞卻是“呂布至B塢,先取了貂蟬”。貂蟬有沒有在連環計中假戲真做而愛上呂布,後人不得而知,但一個“取”字卻道出了呂布這個有勇無謀貪財好色之徒對女性的無比輕賤。
呂布白門樓殞命,妻女被載回許都,貂蟬退出三國舞臺,至此生也茫茫,死亦茫茫。有說是曹操重演連環計,將貂蟬賜于關羽,意欲離間桃園三兄弟,貂蟬大義引頸祈斬,被關羽送走,出家為尼;有說被關羽斬殺;有說被曹操抓捕後撲劍而亡……
在史學界,有人只承認貂蟬是宋元以來,話本、戲劇、小說中塑造的人物,但也有人認為貂蟬的存在是真實的,代表人物就是近代史學家、演義小說家蔡東藩先生。他說:“貂蟬不見史傳,但證諸稗史,傳聞鑿鑿,諒非無稽。”並感慨:普天下之忠臣義士、猛將謀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蟬獨能除之……貂蟬,吾愛之重之!”
《三國演義》讓貂蟬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卻未點明貂蟬是何方人氏。故現代人對貂蟬故里有幾種推測,那麼貂蟬乃忻州人一說從何而來呢?
從忻州文聯退下來了潘玉厚先生,對家鄉文化名人充滿了充沛而又複雜的感情。他從1990年開始對貂蟬進行考證,認為貂蟬乃忻州人有以下幾大根據:其一:元代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劇中貂蟬對王允有一段表白:“孩兒……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昴之女,小字紅昌”;其二,“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之傳說民間流傳已許久;其三,木耳村西南有貂蟬墓。“文革”後期,造田平墓時發現了城磚、墓磚都與貂蟬有關;其四,“文革”前木耳村有貂蟬故里的路碑;其五,木耳村有王允街;其六,相傳貂蟬出生前三年,木耳村桃花不開,直到如今,此地桃樹依然生長不旺……
貂蟬陵園與一群幸福的雞
貂蟬陵園在距忻州市東南3公里處的木芝村,1995年前後為村集體所建,沒有被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列入文物保護範圍。木芝村又名木耳村,原盛產木耳,如今沿途已是一望無垠的玉米地。透過肥厚寬大的玉米葉子,貂蟬陵園就像一處小小的莊園,寂寞,寧靜。大門反鎖著,一個中學生模樣的男孩子從窗戶堭揖X頭來,一人收了十塊錢的門票。
門打開了,一股濃濃的雞糞味撲鼻而來。我有些恍惚,這是紀念一個美麗女子的地方嗎?它該是雅致的,該是靈動的,該是有琴聲嫋嫋傳來。可是,芳草萋萋,只有雞在踱著慢悠悠的方步……彩塑館堙A陰暗潮濕,霉味很重,一隻雞大搖大擺地跟著我進來,它是在觀賞這段美麗的故事,還是嘲笑這位傳奇的女子?
在貂蟬墓前,碰到了承包這個陵園的女主人,女人看上去很為樸實,她說一年遊客僅僅百餘人;這裡的雞蛋為綠色雞蛋,一斤六塊錢……胸中似乎有氣血在翻涌,慢慢瀰漫到喉間、舌尖,那是一種比雞糞味更令人難以忍受難以言說的味道。
回來後看到當地報紙上有一個關於貂蟬宜不宜作為忻州旅遊文化的領軍人物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應該發掘美女經濟,一種觀點認為元好問生長雲朔,多慷慨悲歌之氣,忻州應該“遺山氣息,無處不在”,貂蟬只可作為點綴。
我願意相信貂蟬曾經的存在,但我更願意這樣一位人間奇女子一直活在久遠的歷史當中,被人遺忘。
如果千年可以修得再生緣,不要再做那慈善的貂,也不要再做那只食雨露的蟬,就做一樹桃花吧,花開花落,不染塵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