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2月24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從明日開始,臺灣影音產品進軍大陸,不必再透過香港進行認證,可直接經由臺灣著作權保護協會取得認證,再依大陸程式登記後正式發行,作業時程可由過去3、5個月大幅縮短至2、3天。
臺灣著作權協會理事長廖治德表示,這是兩岸在ECFA簽署後第一件大事。兩岸兩會在6月簽署兩岸知識財產權協議後,雙方並同意有關著作權認證,可由一方指定的協會與團體辦理。當時臺“知識財產局局長”廣泛徵詢島內團體、單位意見後,確認由“臺灣著作權保護協會”擔任此工作,這也是繼海協、海基後,兩岸首次指定民間機構代表辦理有關人民權益的認證作業。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說,海協、海基會簽署兩岸知識財產權協議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一再對他表達感謝,因為臺灣商業總會過去在兩岸商標與著作權方面已有3、5年的努力,才使得正式協議簽署順利進行。江丙坤說,當時雙邊人員才進去不久,就笑著出來說“簽好了”。張平沼認為,這意味著未來可能許多業務都要讓民間團體跑在前面,再由官方介入,可能變成一種順利的模式。
臺“知識財產局局長”王美花說,認證權利一直是兩岸知識財產的問題之一。過去臺灣影音產品進軍大陸,必須透過香港認證,來回需費時3到5個月,但這對音樂CD來說,就是錯過了黃金期。而兩岸簽署的知識財產權協議,其中第6條就是很重大的突破,尤其臺灣華語唱片在華人市場最具影響力,希望臺灣CD借由大陸市場開放,讓臺灣流行音樂越來越成功,這對臺灣文創產業進軍大陸具有很大商機。
至於臺灣有多少業者可受惠于新的認證方式?臺灣著作權音樂委員會召集人李瑞斌說,根據海外唱片協會(IFPI)統計,臺灣平均一年約有300到400張華語和閩南語專輯銷往大陸,這些唱片業者未來都可免去耗時流程,直接在臺免費進行認證。(台灣網 劉海偉)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