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把這些失敗經驗向外子抱怨時,他還覺得是我太認真看待那些廣告了,不覺得那些店家的廣告不實有啥問題,因為當地人似乎有一種迷思──只要以“臺灣”之名,商品似乎就成了一種象徵,也因此就多了某種程度的附加價值及賣點。
也因為這樣的迷思,街頭巷尾就有愈來愈多的“臺灣風味”、“來自臺灣”、“源自臺灣”、“臺灣美食”或是“臺灣XX”的商店攤販出現,最普遍的是香腸,在臺灣稱為“熱狗”。很多飲料小亭都會附帶販賣臺灣風味烤香腸,裝香腸的烤箱蓋子上,都會標註明顯的“假一賠百”,我很疑惑,所謂的“假一賠百”,是針對臺灣風味還是針對香腸肉質的真假?外子對於我提出這樣的問題感到十分無力,他覺得應該沒有幾個人像我一樣,那麼認真去看待並研究那些商品廣告呢?一向喜歡追根究底的我,還是厚著臉皮請教老闆,老闆不假思索地回說:當然是表示我們的香腸,絕對是有保障的品牌香腸,不是假冒的雜牌香腸。
比臺灣的飯糰更好吃
在諸多自稱臺灣味的食品中,幾乎只有養生豆漿店能吸引我一再光顧,因為現磨現做的養生豆漿,口味是比其他一般的豆漿香、醇、濃很多,除了純黃豆口味,還有抹茶豆漿及核桃豆漿,味道都蠻好的,雖然在臺灣我沒喝過養生豆漿,但偶爾來上一杯,還是很能滿足味蕾,並且還可稍稍撫慰我的鄉愁。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