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抗日名城臺兒莊引來大批臺胞 古城重建國共接力

2014年07月29日 11:15:3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正是這腳急剎車,為臺兒莊開啟了一段嶄新的歷史。棗莊市請來不少專家進行論證和規劃,最終達成共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因人類不可抗拒因素,包括自然災害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毀壞的建築,重建後可以申報世界遺產。臺兒莊毀於二戰炮火,是中華民族揚威不屈的象徵,也是古運河文化的縮影、符號和標誌,既有政治價值,也有文化價值。波蘭首都華沙就是有力佐證。華沙將二戰被毀的900多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全部按照原貌重建或修復。1980年,華沙古城作為特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戰過去70年,重建一座古城談何容易?一場新的臺兒莊大戰在棗莊打響了。他們在當年中國軍隊戰前進駐臺兒莊的照片中,發現了徽派風格的建築;在李宗仁視察戰事的照片中,捕捉到了閩南風格的建築;在關帝廟的舊址中,發現了晉派風格的建築。他們還在日本國會檔案館找到一本《臺兒莊事情》。就這樣,3年下來,共有6萬餘人參與,收集線索12萬餘條,史料1130多本,臺兒莊老照片380多張。據此撰寫了50余萬字的研究報告,繪出了《臺兒莊古城勝跡復原圖》,成為建設藍圖和重建依據。回憶這段往事,已擔任棗莊市委書記的陳偉不無感慨:在當前城市化進程中,文化資源需要搶救性保護,否則就會留下永遠的遺憾,等不得;文化項目需要精雕細琢、認真挖掘,急不得;文化建設的規律是內容為王,要有充實的文化要素和豐富的文化業態,更虛不得。

  2008年4月8日,適逢臺兒莊大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棗莊市對外宣佈:重建臺兒莊古城,打造一座二戰紀念城、運河文化城、東方古水城。

  抗戰勝利後,為紀念臺兒莊大捷,國民黨及其政府曾決定重建臺兒莊。然而,戰事頻仍,加上後來內戰爆發,古城重建成為一個夢,一個國民黨及其政府始終未能圓的夢。70年後,這個夢要由共產黨來圓了。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