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通訊:兩岸陶藝大師共鑄“同心陶”

2014年07月29日 10:51: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共鑄‘同心陶’,兩岸齊騰飛。”來自海峽兩岸的陶瓷工藝美術大師29日在有著悠久陶瓷文化歷史的河南鄭州,共同合作完成一尊寓意合合美美的“同心陶”。

  注漿、拉坯、脫模、修粘……但見,臺灣苗栗柴燒陶瓷工藝大師詹博程、臺灣青年陶藝名家林靜華、“中國怪陶王”李福林、中國“神龍陶”傳人湯麗四位陶藝大師,一邊挽起衣袖、手沾泥漿,一邊一絲不茍地拉坯制胎。

  “拉坯時心一定要靜下來,還要把握好速度”,湯麗一邊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坯胎的變化,一邊用腳控制著拉坯機的速度,“要想做出一個完美的作品必須沉住氣,絕不是簡單的複製,否則這項技藝就沒有傳承的價值”。

  一旁的林靜華則謙虛地說,“中原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早在5000年前就有線條流暢、圖案絢麗的仰韶彩陶,臺灣陶藝就是從大陸傳承過去的,我是來拜師學藝的,請多多指教”。

  半小時過後,一尊直徑約35釐米的陶胎在眾人期待之中新鮮“出爐”,形狀酷似一株荷葉。烘乾陶胎後,李福林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各式工具仔細地加工、修胎、刻劃。

  轉眼間,蓮蓬、荷花、福娃便鑲嵌在荷葉陶胎上,絲毫看不出有加工的痕跡。李福林介紹說,這尊陶的材料是取之於太行山腳下沉積千年的陶土,粘性、可塑性均很強,是制陶的上乘之料。

  “這是我第一次和大陸陶藝大師的合作”,詹博程坦言,“我對這尊陶器很滿意,只有賦予了它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色彩,這樣路才能越走越遠,更注重經濟利益的簡單複製只會死掉!”

  河南省陶瓷玻璃行業管理協會會長王愛純表示,在徵求海峽兩岸30余名陶藝大師的意見後,決定將大師們的心血之作命名為“同心陶”,寓意海峽兩岸合合美美、同心協力,共同促進兩岸的陶瓷文化交流。

  最後,四位陶藝大師鄭重地將自己的姓名落款在這尊“同心陶”上。等燒製成功後將永久珍藏于河南陶瓷館。

  據知,是次“同心陶”創作活動是河南省文化廳和河南省臺辦主辦的“豫臺情·2013兩岸陶瓷藝術交流展”重頭戲之一,共有來自臺灣的7位陶藝大師和大陸25位名家,創作涵蓋臺灣苗栗柴燒瓷、鶯歌陶藝和結晶釉等多個陶瓷品種,以及大陸的鈞瓷、汝瓷、絞胎瓷等傳統陶瓷器。

  史料記載,中國北宋時期,汝、鈞、哥、官、定五大名窯,河南佔其三。唐宋以來的窯址在河南禹州、汝州、郟縣等地發現了300余處,到了宋朝,中原已成為全世界的制瓷中心。(完)

[責任編輯:朱媛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