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7月22日電 (記者 丁思)22日,由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和蘭州大學主辦的“2014兩岸四地青年牽手絲綢之路行”活動在蘭州啟動。“青年與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是該活動核心議題,青年學子將參觀18項文化遺跡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開展5項促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服務工作和創意行動。
“兩岸四地青年牽手絲綢之路行”緣起蘭州大學2005年啟動的“感受西部-海峽兩岸學子牽手絲綢之路行”活動,連續九年以“同踏絲綢之路、情促海峽交流、共循先人足跡、弘揚中華文化”為主題,依託“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思路,通過參訪文化古跡、感受自然風情、體驗民俗特色、開展青年聯誼等方式,促進兩岸青年一代的文化認同與親善往來。9年來,已經有超過500名兩岸四地的青年大學生在此相聚、交流。
“2014兩岸四地青年牽手絲綢之路行”是蘭州大學舉辦的第十屆,以“牽手絲綢之路 傳承文化未來”為主題,來自香港、澳門、臺灣、內地12所高校的100余名師生“牽手”絲綢之路,感知華夏文明。
活動期間,兩岸四地的青年將探訪嘉峪關關城、敦煌莫高窟等世界文化遺產;參觀藏傳佛教寺院塔爾寺、穆斯林建築靈明堂等,體驗民俗風情;並通過主題演講、書畫筆會、城市行走、志願服務、世界遺產知識競賽、模擬世界遺產大會等形式,感知華夏文明,探究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議題。
21歲的黃智筠是臺灣新竹教育大學大二的學生,專業是美教係中國水墨,她是學校推薦參加此次活動的五名成員之一。她說,“我從小就跟隨老師學習中國水墨畫,但是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更依賴於網路和媒體的訊息,21歲的我能夠參加該活動覺得很榮幸,絲路之路行一定會給我的專業帶來更多的靈感和熏陶,今後我還將會更多地去領悟和傳承文化。”
此行已經是臺灣清華大學教師葉銘泉第7次來蘭州。他說,大陸境內的文化遺產非常珍貴,臺灣學生對於名勝古跡的了解更多來源於課本和網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地探訪和交流能夠給學生們帶來更多直觀的感受,也為兩岸學生的交流互訪提供了平臺。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會長耿瑩接受記者採訪說,希望此行能夠讓深厚的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內心“生根發芽”,讓青年人與殘垣斷壁的文化遺產對話,讓古老的遺跡告訴年輕人它的過往、現狀和保護經歷,相信年輕學子們會通過他們獨特的創意和追求,向海內外去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甘肅省政協副秘書長陳強發言稱,青年是文化保護、傳承和交流工作中的重要力量,高校是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創新的主要陣地,推動中華民族不同地區的青年文化交流,是落實促進地區間文化交流與文化理解的重要方式。我們期待通過該活動,兩岸四地青年能夠深刻體驗“絲綢之路”悠久燦爛、底蘊深厚的自然、文化、民俗風情,促進青年一代對華夏文明的深入理解與認同,為增進青年親善往來和培育民族文化未來傳承者做出更大的貢獻,也期待通過絲綢之路文化交流與互動合作,進一步發揮高校與青年大學生在復興絲綢之路文化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中承擔光榮而重大的使命,共同攜手為推廣與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世界和平貢獻力量。(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