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仁曾在陸資企業工作2年,觀察到大陸的老闆、企業及員工的生態。(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1月21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道,曾于2013年前進大陸,在陸資網際網路企業“麥包包”擔任市場部總監的邱文仁,遊走兩岸並長期觀察職場、產業與年輕人行為特質的她,對臺灣未來競爭力的建議是:年輕人至少要願意打破舒適圈,勇於走出去。
邱文仁在新書《敢去大陸上班嗎?》分析大陸企業、老闆乃至員工,和臺灣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狼性”,她說:“別以為這個詞很恐怖,其實是積極爭取、迅速、貪心和重視團隊合作的整體代名詞。”相較之下,臺灣因為機會少,選擇少,只有在小確幸上獲得滿足,但也就必須面對薪資低的現實。
“以應徵來說,大陸青年的貪表現在不只撲一隻羊,而是同時能撲倒多少就要多少;臺灣來說會比較謹慎。”若有心增強自己的“狼性”,邱文仁表示,當然可以,但必須放下十幾年前對大陸的刻板印象。“我看到大陸的年輕人,能力強,愛學習的比例很高。”臺灣人若有心挑戰大市場,就不能自以為高人一等,她說:“很多人問我以臺灣人身分去陸資,是否有特別的禮遇?還真的沒有。”
邱文仁分享自己在大陸的生存法則,指出:“要說遠,我大陸公司的9名總監,有來自大連、新疆、重慶的,搭飛機返鄉的時間都比我還長。”而每個人也都身懷絕技,因此她希望年輕人勢必要認清:“臺灣人的身分並不能證明我們比較優秀或辛苦。”因此,放下本位主義才能融入當地生活。
比較臺資和陸資企業的不同作風,邱文仁觀察,臺灣企業喜歡把員工視為“家臣”,雖然強調“公司像是一個大家庭”,但也意味著不太會調薪;大陸企業則喜歡更直接地爭奪人才,真槍實彈留人,要不就是給高薪,要不就是給股票、期權。以她的部門為例,達到營業目標後,她也成功為同仁爭取加薪40%。在求才若渴的大陸市場,邱文仁發現陸資企業更願意認知員工的價值。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