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台灣網7月23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道,5年來,新竹縣陳家7兄弟每人依長幼排序,每天輪流回家陪伴百歲高齡的母親吃飯、說話、回憶過往,把老媽視為精神堡壘,有事就“調班”無一天缺席;報道稱,眾鳥歸巢,百歲婆婆兒孫環伺,安享晚年生活的情景煞羨不少鄰居。
新竹縣竹東鎮三重埔的陳家7兄弟,年輕時分散到臺中、基隆、新竹市等地成家立業;退休後,改建老家三合院,陸續返鄉定居。陳彭上妹老太太是陳家的大家長,與辛亥革命同年身體還算硬朗,70至80歲時,還會跟著兒媳上山割草喂牛。5年前不小心跌倒,兒子們不捨她再勞動,聘請一名印尼籍看護,還約定7兄弟每天輪流陪媽媽,唯一的女兒也常偕夫回家探視,手足間感情融洽。報道指出,老太太有8個孩子,加上26個孫子、40個曾孫,子孫滿堂,更在平凡生活中實踐以孝傳家的風範。
“媽媽,您今天氣色很好!”每個星期一,81歲、從鐵路局退休的老大陳熙臺,早上8點進門先向母親請安,母子倆一整天如影隨形。吃飯的時候,兒子幫媽媽夾菜、喂食;兒子會主動聊起童年往事,陪老媽看她最愛的歌仔戲;坐久了兒子攙扶母親在附近農路散散步,晚間10點看著媽媽就寢,兒子才放心離去。
星期二、三、四,一直到星期日,7個兒子依序輪流“值班”,天天上市場採買媽媽愛吃的菜。報道稱,逢年過節陳家最熱鬧了!子孫如眾鳥歸巢,從各地返鄉,在公廳“穎川堂”祭祖,飲水思源。
玻璃技工退休的老三陳裕發說,母親從橫山大山嫁到竹東,父親陳鏡明讀過漢書,曾任里長,熱心地方事務及五穀宮廟務;母親勤儉持家,農事一把罩。1991年父親過世後,母親還繼續務農,並堅持自己下廚。報道指出,老太太的話不多,飲食清淡,沒有山珍海味等豐盛物質享受;但有兒子待在身邊,她心情愉悅、氣色紅潤。(台灣網 劉海偉)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