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一台歌仔戲情牽兩岸人 閩臺名角共演蝴蝶戀(圖)

2014年08月14日 10:01:57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蝴蝶之戀》劇照,蝴蝶雙飛舞花叢。圖片來源:由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提供給《福建日報》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廈門市宣傳部副部長林朝暉表示,兩岸藝術家攜手合作,共同編創、排演《蝴蝶之戀》,在兩岸同臺巡演,在大陸攜手參加國家級藝術盛會並獲大獎,首開兩岸合作劇目參與國家藝術展演並獲大獎的先河,開創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對廈門構建兩岸文化交流最活躍平臺,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意義重大而深遠。

  20年默契交流 兩岸共譜一台戲

  走進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負責人朱偉捷正在準備一場大型演出,他的背後擺滿了各種榮譽獎狀和獎盃。在朱偉捷看來,《蝴蝶之戀》能夠搬上舞臺,既是兩岸歌仔戲多年來深刻交流的結果,也是一種使命。

  歌仔戲是我國300多個劇種中,唯一由兩岸民眾共同創造和培育的劇種。自1987年底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歌仔戲也經歷了近20年長短互見、彼此了解的深刻交流。

  2006年,“歌仔戲創作藝術節”在臺北舉行,廈門市歌仔戲劇團和臺灣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同時承擔了“古戲新詮”的命題創作。互相觀摩後,雙方驚喜地發現,兩岸歌仔戲雖因各自時空環境而存在差異化的藝術發展,但彼此在歌仔戲傳承與發展上的責任和理念卻極其相似。

  激情燃燒起兩岸強烈合作的慾望。《蝴蝶之戀》的編劇曾學文說,當時大家就一拍即合,約定共同排演一齣戲,“把歌仔戲在兩岸,甚至在華人遍及的地方打響”。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前沿,廈門歌仔戲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兩岸交流與合作的重任。

  起初,專家和兩岸學者、歌仔戲同仁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選擇一個大家熟悉的題材,有人提議重編傳統歌仔戲《山伯英臺》。 “老戲新編,解構或反叛,可能會破壞了梁祝在兩岸人心中確立的愛情理想,意義也不大”。曾學文冥思苦想,吃飯也不香,終於萌生創意:“何不把兩岸一對歌仔戲藝人的愛情和梁祝故事交融一起?”

  2007年,曾學文專門為廈門歌仔戲劇團和臺灣唐美雲歌仔戲團量身打造的《蝴蝶之戀》劇本,在五易其稿後終於完成。幾經研討和交流,2008年雙方終於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合作排演新創劇目《蝴蝶之戀》。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