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內隨處可見家庭照片
蔣經國故居“七海寓所”
會客廳
本週,一則蔣經國故居要建旅社的消息成為臺灣社會討論話題。據稱,以蔣經國官邸為中心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要建一家“學人旅社”,供參加學術研討活動的學者住宿。消息傳出,反對者提出,園區東臨臺海軍司令部,西接臺安全部門,雖然故居人去樓空,但仍屬“重地”,現在園區每天下午7時凈空關門,如果一旦建旅社,人員活動不好掌握,有“安全”隱患。
園區經營者某基金會解釋,旅社並非一般遊客可住,只是學者的招待所,供在蔣經國圖書館舉辦學術活動和在此研究者租用,當初競爭經營權時便有此規劃。園區的管理者臺北市文化局表示,建旅社的方案尚在審查,還未定案,已經請經營者提供更詳細的配套設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包括蔣經國在臺北住得最久並在此離世的住所、庭院、蔣經國圖書館及生平事跡陳列館,位於臺北市大值北安路。蔣經國居住了19年的2層小樓建於上世紀50年代,原為當時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官的招待所,故得名“七海”。蔣經國1969年從臺北市長安東路遷居至此,一直住到1988年去世。因為蔣介石的住所被稱為“士林官邸”,蔣經國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尊重,不許稱自己的住所為“官邸”,此地於是得名“七海寓所”,直至他繼承父親高位,也一直沿用“寓所”的稱呼。有趣的是,其後的李登輝稱自己的住所為“大安官邸”,陳水扁稱“玉山官邸”,2008年馬英九當選領導人後,稱住所為“中興寓所”,“寓所”再次回到臺灣的政治舞臺。在臺灣,除了領導人“官邸”,副領導人也配備“官邸”,2008年,呂秀蓮隨陳水扁下臺,但她把住過的“官邸”已改建成蓮花色的“閨閣”,以致馬英九的副手蕭萬長曾婉拒入住,情願留在自己的家中。
馬英九曾經回憶說,他雖然擔任蔣經國英文秘書多年,但直到1987年11月蔣經國去世前2個月,才被召登上“七海寓所”二樓進入蔣經國的臥室,聽蔣經國交代工作。蔣經國的健康狀況從1982年就已經惡化,他經常在臥室辦公,他的臥室兼具辦公室和病房功能。雖然留在家中,但他的專車還是按時往返辦公室與家中,不給外界“揣測”空間。
1988年,蔣經國在“七海寓所”去世;2004年,他的妻子蔣方良去世。此後,這裡人去樓空,日漸破敗。陳水扁執政時期,曾有人在報上罵蔣家後人搞特權,仍動用公款和警衛,蔣孝嚴反擊稱沒有任何一位後人住在“寓所”,如果有公共支出也只是出於對故居的保護。
現在,被規劃為文化園區的“七海寓所”成為臺北的一處名勝,不定期向公眾開放。與“士林官邸”的宮庭風、西洋風不同,“七海寓所”是平實的居家風格,家人照片、木扶手沙發、“大同”牌電飯煲,都是那個時代臺北人家的生活寫照。蔣經國與蔣方良的臥室都保持了他們離去時的原貌,醫療床、半舊的拖鞋、俄羅斯套娃……據蔣經國的三兒媳蔣方智怡介紹,就連被單、枕巾都是當時的舊物。
園區開放日,記者曾去現場採訪,參觀的人數之眾出乎記者意料,其中有蔣氏舊部,也有普通市民,不少人在參觀時對“寓所”的簡樸平實肅然起敬,對蔣經國時代臺灣經濟起飛、政治解除“戒嚴”、開放老兵探親的過往追憶不已。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