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青年學者:兩岸持續合作趨勢已不可逆轉

2011年03月24日 13:21:00來源:

  台灣網3月24日北京消息 昨天,30余位兩岸青年學者齊聚北京,就影響兩岸持續合作的內外因素、動力、機制、趨勢等進行了對話和交流,青年學者們思想活躍、發言熱烈,既有求同存異的大局觀點探討,也有火花四射的見解激烈碰撞,在討論中青年學者們認為,兩岸持續性合作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未來在經濟、文化、教育、社會和公共領域都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間和渠道。

  來自河南師範大學政管學院的王鶴亭建議,應該深化和拓展兩岸合作的空間,主要是在“一個中國”框架下促進兩岸的國際性共同事務合作。還要拓展兩岸交流合作渠道,促進兩岸個人、社會團體等主體間的直接互動和合作。

  全國臺灣會研究部主任嚴峻表示,兩岸應先從雙方最關心的經濟合作入手,接著從經濟合作擴展到其他合作領域,重點建設各種機制將成果固定下來,他還提出兩岸之間要重點加強中華民族的意識和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交流。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陳星提出,由於兩岸民眾之間已經形成了越來越龐大的利益聯結,兩岸持續性合作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未來的兩岸關係發展中,兩岸政治互信的鞏固與加強是兩岸能夠持續合作的關鍵因素。

  臺灣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劉性仁說,兩岸的未來發展,需要各方人士來共同呵護維繫,兩岸雙方都應該全力找出兩岸交流合作的障礙,並盡力設法排除。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助理研究員楊為華表示,兩岸現在合作的效率尚未充分展現出來,需要建立一種更加平等互利的合作關係,如此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才最有利。

  ECFA簽署之後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是會上很多學者關注的話題,廈門大學李鵬副教授認為ECFA之後應該著眼長遠,從更高的戰略高度看待兩岸經濟合作,不能把今後臺灣經濟的發展完全寄託在大陸的讓利或優惠之上。福建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室副主任蘇美祥建議,兩岸經貿關係應以ECFA後續協議商談為契機,進入兩岸經貿機制的全面建構時期。

  兩岸的文化交流合作也是與會學者討論的重點,上海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嚴泉副教授提出了建設兩岸文化產業園區的構想。他表示兩岸文化合作方面有巨大的空間,大陸有很多經濟開發區,但兩岸合建文化產業園區還是空白。

  在社會和公共領域合作方面,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教授唐樺認為,“兩會”簽署的一系列協議顯示兩岸的合作已從經濟領域擴展到了社會的公共領域。她希望開創兩岸社團的合作,這樣可以使兩岸在最具潛力的公共領域互相學習。上海臺灣研究所肖楊建議兩岸之間以城市對城市的方式來合作,這樣可以避開很多敏感的話題,同時兩岸城市通過良性競爭,可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城市優質發展。

  兩岸青年學者是在全國臺灣研究會舉辦的第三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上發表以上看法的。此次論壇在北京召開,主題為“兩岸持續合作的動力與機制”,來自海峽兩岸的高校及涉臺研究機構的30余位青年學者參加。(李傑)

 瀏覽更多各地涉臺新聞

[責任編輯:薛白璐]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