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中華鱘首次未見產卵跡象 或將滅絕

2014年11月03日 13:45:00來源:參考消息網

長江野生的中華鱘已瀕臨滅絕。圖為民眾在長江宜昌段放流中華鱘。圖片來源網路

  長江野生的中華鱘已瀕臨滅絕。圖為民眾在長江宜昌段放流中華鱘。圖片來源網路

  臺媒稱,中華鱘可能步上白鱘、野生達氏鱘的後塵,恐將面臨滅絕。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3日報道,大陸長江生態的變化,造成已有1.4億年曆史的長江3大鱘魚家族,最後的中華鱘,也可能步上白鱘、野生達氏鱘的後塵,恐將面臨滅絕。10月底中華鱘研究機構再度對中華鱘自然產卵情況展開監控,預計明年1月發佈的監控結果,將正式宣告此長江旗艦物種的命運,野生群體是否就此走入歷史。

  33年前長江3大鱘魚家族,仍是長江漁民最常見的魚類之一。但去年12月,包括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簡稱長江水產所)在內,大陸中華鱘4家研究機構監測發現,中華鱘不再產卵。

  對此32年來前所未見的狀況,今年8、9月長江水產所再度受委託研究調查,仍未發現去年魚卵孵化成的中華鱘幼魚。長江水產所博士吳金明指出,1996年珠江的中華鱘徹底消失後,長江成為中華鱘唯一存活的淡水流域;不在長江產卵,即意味著此自然物種的滅絕。

  從葛洲壩工程的那一刻起,中華鱘的命運已經決定了!1970年代興建葛洲壩對中華鱘的保護問題,曾引起爭論,一派主張修魚道,讓中華鱘進入金沙江產卵;另一派則主張人工繁殖,透過增殖放流增加中華鱘的群體規模。

  政策最終傾向後者,也讓1981年葛洲壩截流前數量已降至2000余尾的中華鱘,再度面臨浩劫。中華鱘產卵區由千余公里的金沙江,縮減為0.5平方公里的江段。2003年葛洲壩下河勢調整工程的隔流堤,更讓產卵區僅剩0.1平方公里。

  長江水溫升高,成為中華鱘滅絕的最後一根稻草。去年長江水溫未降至“臨產”所需20度以下,讓中華鱘最終未完成產卵使命,今年長江水溫至今似仍不利於中華鱘產卵。

  中華鱘作為大陸特產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有1.4億年曆史,與白鱘並稱為大陸的“水中國寶”。中華鱘有其穩定的生殖洄遊習性,成鱘由近海迴遊至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帶產卵,孵化出的鱘苗順流入海,約10年後,幼鱘長大再行返江繁衍後代。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