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出版交流熱烈而頻繁:你來我往 書香飄兩岸
東南網3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在廈臺商陳岱明近期從臺中返廈,在清泉崗機場買了一本書,書名叫《廈門這麼吃》。他說老是有臺灣朋友過來廈門,不知道到哪吃,這樣的書對他來講“很有參考價值”。廈門知名美食專欄作家淩 的這本《廈門這麼吃》,是近年來眾多大陸書籍輸出到臺灣的一例。兩岸出版業交流近年來方興未艾,屢結碩果。
從《政府工作報告》到總理答記者問,剛結束的“兩會”,“全民閱讀”成為關注焦點。與大陸相比,臺灣的閱讀風氣更盛,數據顯示,臺灣每年百萬每人平均的新書量排名世界第二位。愛讀書的臺灣人,對大陸作家、作品青睞有加,而且相容並包。
時代色彩:老知識青年的遭遇在臺有共鳴
臺灣作家劉臺平2012年以一部講述“臺灣‘外省第二代’眷村情緣”的傳記散文體小說《眷村》,獲得首屆海峽兩岸文學創作網路大賽二等獎。2013年,這本書得以出版,劉臺平也帶著它到大陸簽售,為大陸讀者解讀臺灣“無根的一代”。
昨日,人在臺北的劉臺平接受導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這兩年來,他持續創作,手頭有兩部書已跟大陸出版社接洽,不日就將問世。與此同時,他回歸自己另一身份“出版人”,去年已將兩本大陸作家的作品“簡體轉繁體”到臺灣出版,得到不俗反響,手頭也有一本書在運作,也馬上就要跟大家見面。
劉臺平選擇在臺出版作品的大陸作家很有針對性,他們年齡在50歲至70歲之間,多講述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身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故事。對此感興趣的,正是跟他們年齡相似的臺灣中老年齡層讀者,這也是現在購買紙質書籍的一大主力人群。
之所以有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根據劉臺平觀察,兩岸隔絕時期大陸發生的事,同年齡層的臺灣讀者也會有共鳴。劉臺平嚮導報記者透露,像這樣的書在臺灣出版,第一版印數通常在1500到2000本,臺灣市場不大,如果能賣完,保本之外還略有盈餘。
他同時表示,臺灣市場不大,大陸作家對此要求也不甚高,基本上只要在臺出版,吸引“臺灣讀者粉絲群”,能跟他們互動就可以了。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