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泥人彩繪再現臺灣諺語“寵豬舉灶”場景
江南水鄉土灶頭上,農家媳婦端出熱氣騰騰的美食,聞香而來的一頭肥豬爬上灶頭,還踢翻了灶下的“積谷甏”,嚇到了媳婦身邊的孩童……
江蘇蘇州高級工藝美術師王開亞歷時2個多月製作的泥人彩繪《寵豬舉灶》近日完工,以蘇州泥人彩繪手法再現臺灣鄉土諺語“寵豬舉灶”的趣味場景。
泥人彩繪《寵豬舉灶》長40釐米、寬30釐米、高50釐米,以民國時期江南水鄉為背景,土灶頭上描繪著荷花遊魚,還供著“灶家老爺”,身穿水鄉傳統服飾的彩繪泥人農家媳婦高度達到25釐米,身後的孩童還戴著傳統“虎頭帽”,一頭搖頭擺尾恃寵而驕的“寵豬”長度達到15釐米。
“首次嘗試將臺灣鄉土諺語情景移植到江南水鄉,並運用蘇州泥人彩繪手法表達出來。”王開亞說,臺灣鄉土諺語“寵豬舉灶,寵子不孝”,與蘇州人俗稱的“筷子頭上出逆子”異曲同工,提醒人們對孩子教育不能溺愛。生動有趣的臺灣傳統諺語與江南元素“混搭”,效果讓人忍俊不禁。
56歲的王開亞從1979年進工藝美校專攻雕塑起步,已經做了30多年“泥人”,被列入蘇州市非遺項目泥塑技藝傳承人。
為將臺灣諺語和江南傳統元素“對接”,王開亞反覆嘗試。“僅‘寵豬’就前後設計了兩套造型。”王開亞說,此次所有元素都力求與民國時期江南水鄉吻合。他剛開始做的“寵豬”是大白豬造型,通過查閱資料,確定採用江南傳統土豬“黑白花”造型後,把原來的設計推倒重做。
“一頭泥人彩繪‘寵豬’,前後做了半個多月。”蘇州泥塑以細膩傳神聞名,為逼真再現“寵豬”動態,王開亞將豬耳、豬腳、豬尾巴等細節先用鉛絲固定造型後再上泥,以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此外,泥人在乾燥過程中,容易出現細縫,王開亞用濕泥一點點嵌入細縫後再上色。“一個泥人重量要七八斤。”他介紹說,作品中的農家媳婦高度達到25釐米,“光開相就比一般泥人多花近5倍功夫”。
據王開亞介紹,這一作品將參加展示,讓更多臺灣同胞了解蘇州泥塑技藝。(記者劉巍巍)
[責任編輯: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