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共同紀念《近思錄》成書840週年
中新網武夷山11月15日電 (記者 龍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臺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臺灣朱子研究協會等主辦的紀念《近思錄》成書840週年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活動15日下午在武夷山舉辦,臺灣朱子研究協會會長潘朝陽、臺灣知名學者朱高正等圍繞“《近思錄》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進行研討。
據介紹,《近思錄》是南宋著名理學大師朱熹和呂祖謙在武夷山寒泉精舍合作,從北宋“道學四子”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4人語錄622條分類編輯而成的一部理學經典名著,被國學大師梁啟超列為國學必讀書之一。
兩岸專家學者共同認為,《近思錄》是一部串起七百年理學史的著作,對復興儒學、傳播儒家精神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和長久影響。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嚴佐之介紹,纂于840年前的《近思錄》,原本只是朱、呂為僻居窮鄉的讀書人提供的一部理學入門讀本,卻不想被後世學者一步步發掘出潛藏的巨大學術價值,並最終成為最能代表中國古代主流學術思想的經典之一。
嚴佐之說,歷代《近思錄》續編、補編、倣編、註釋、集解、札記等後續著述,總數多達百種以上,此外還有古朝鮮、日本學者的註釋講說著述百餘種。
臺灣朱子學研究協會會長潘朝陽指出,《近思錄》不僅在兩岸有巨大影響力,還影響朝鮮半島、日本學界八百多年,並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傳入歐美等地區。
持續挖掘《近思錄》學術思想價值以及弘揚朱子文化成為兩岸與會專家共識。朱熹第二十六代孫、臺灣知名學者朱高正表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光靠經濟建設不足以保證後繼的可持續發展,在關鍵時刻應搶救被冷落疏忽的優秀傳統文化,恢復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朱高正指出,《近思錄》是兩岸同胞重新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終南捷徑。
當天下午,華東師範大學亦在武夷山舉辦《近思錄》新書發佈會,並向朱子故里武夷山市贈書。(完)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