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骨肉天親 心手相牽——大陸各界心繫臺灣地震災情

2016年02月16日 07:11: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題:骨肉天親 心手相牽——大陸各界心繫臺灣地震災情

  新華社記者 查文曄 陳鍵興

  2月6日淩晨,臺灣南部地區發生6.7級地震,造成116人罹難、550多人受傷以及重大財產損失。災害無情,同胞有愛。9天來,地震災情和同胞安危時刻牽動著大陸民眾的心,上至中央領導層,下至社會各界,從表達關心與慰問,到以各種方式伸出援手,一股溫情真誠的暖流涌過海峽,將兩岸同胞牽係得更緊。

  地震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分別表達沉痛哀悼和深切慰問。習近平指出,我們對災情表示高度關切,對受災的臺灣同胞表示親切慰問,對不幸遇難的臺灣同胞表示沉痛哀悼。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願意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國臺辦、海協會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向臺灣陸委會、海基會了解災情,表達慰問,並表示大陸方面願意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大陸各有關部門也迅速行動起來。國家衛計委、地震局分別通過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等聯繫渠道,向臺灣方面表達關切和慰問,表示已做好隨時赴臺實施救援和提供醫療協助等一切準備。15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通過兩岸熱線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通話,再次轉達大陸領導人對不幸遇難同胞的哀悼,向遇難者親屬以及受災同胞的慰問。

  從四川汶川地震到臺灣莫拉克風災,從青海玉樹地震到澎湖空難、高雄氣爆,每一次災難降臨,兩岸同胞都心繫彼此安危,踴躍捐款互助。此次亦不例外。震災發生時值中華民族傳統佳節春節,臺灣同胞突遭不幸,大陸同胞感同身受,密切關注災區救援進展情況,有關方面做好了隨時赴臺實施救援和提供醫療協助等一切準備,許多機構、企業、社會團體和民眾紛紛展現同胞大愛,以不同方式表達關切和慰問。

  “如此多的同胞,瞬間天人永隔、家宅破碎,令人倍感傷痛。”誠如張志軍所說,兩岸同胞骨肉天親、心手相牽,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在災難面前,兩岸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扶持,充分體現了兩岸一家親。此次災情發生後,一波又一波的關愛如春風般吹過海峽:

  中華海外聯誼會、全國臺聯、海旅會、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等單位和團體紛紛發出慰問電;

  中國紅十字會向臺灣紅十字組織捐助200萬元人民幣用於救災;

  海協會通過海基會向臺灣紅十字組織捐款500萬元人民幣,用於撫慰罹難者家屬和救助受傷同胞;

  曾在強烈地震災害中得到臺灣各界援助的四川省北川縣、蘆山縣,向臺灣紅十字組織各捐贈100萬元人民幣用於救災;

  聯想集團及子公司聯寶電子捐款1000萬元新台幣,中國銀行臺北分行、交通銀行臺北分行、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廈航臺北分公司、中檢臺北分公司、同仁堂臺北分公司等在臺陸資企業,也紛紛表示將向臺灣地震災區提供捐助,正在高雄舉辦文化月活動的京津冀三省市民間交流促進會捐款300萬元新台幣;

  大陸基督教慈善機構愛德基金會在震後立即開展募款,並派員赴臺,與臺灣基督教組織一同前往災區實地了解救援需求,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上海玉佛禪寺等宗教和民間信仰團體則分別舉行法會或相關活動,為受災臺灣同胞祈福並募集善款,在臺交流的大陸團組也紛紛對災區民眾表達慰問並捐款;

  ……

  大陸民眾也深深掛念臺灣受災同胞,紛紛通過網路表達關切。“希望同胞一切安好”“祈禱,不要有太大傷亡”“我們都是一家人,發生這樣的災難,作為家人,我們也十分著急、痛心”“為臺灣祈福,為臺灣人民祈福”……無以計數的留言發自肺腑,道出骨肉至愛。

  中央領導人、社會各界和廣大同胞對臺灣災情的牽掛,讓臺灣各界人士深為感動。臺灣中華基督教兩岸交流協會理事長魏悌香表示,看到習近平先生表示“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願意提供各方面的援助”,非常感動,謝謝習近平先生對臺灣同胞的關心和愛護。中華兩岸勞動關係發展協會理事長姚江臨說,“5·12”汶川地震時,協會給大陸送去救援物資。這次臺灣發生地震災害,四川省總工會立即打來電話,詢問需要哪些援助。

  中國國民黨代理主席黃敏惠、秘書長李四川對習近平總書記慰問及大陸援助表示感謝。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表示,對於大陸領導人及社會各界向臺方表達慰問及哀悼,展現對臺灣災民的關懷和愛心,表達由衷感謝。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與海協會會長陳德銘通話中致上誠摯謝意,並期許兩會經此事件,強化災害通報及救助機制。

  “兩岸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不管遇到怎樣的災難和困難,兩岸同胞之間的感情是永遠割不斷的。在災難面前,一家人之間的相互扶持彌足珍貴,值得倍加珍惜。”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說。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表示,患難更見真情,大陸各界心繫臺灣災情,紛紛伸出援手,充分說明兩岸同胞是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