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10名臺灣學子來溫州拜大師學木雕

2012-08-17 09:25:00
來源:溫州網
字號

  學生獻束修,感激師長傾囊授藝;老師贈刀具,寄語弟子習得精髓……前天,一場跨越海峽的拜師禮在雁蕩山下舉行,十名來自臺灣的木雕專業學生,用最傳統拜師禮向黃楊木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虞定良致敬。這是“2012海峽兩岸木雕藝術薪火傳承創作營”首次在祖國大陸開營,也是兩岸傳統技藝交流傳承的一段佳話。

  “薪傳營”此前在臺灣舉辦過四屆,篩選美術或雕塑專業學生向木雕工藝大師直接學習,緩解傳承斷層困境。今年,活動首次跨越海峽,向祖國大陸的工藝大師取經,10名學員來自臺灣藝術大學和臺北藝術大學,是雕塑、美術專業學生,不僅有專業基礎更有2年以上雕刻經驗,他們中不乏嶄露頭角的新生代。

  臺灣觀光產業聯盟文化部執行長、活動主持人張家琪介紹,活動緣起于臺灣與溫州傳統工藝美術界的多次交流。“文化是最柔軟的,兩岸血脈相連、文化同源,木雕也有感情。”他認為,溫州黃楊木雕技藝精湛,這項圓雕工藝包涵了各種木雕基礎技藝,他們希望臺灣學子可以有機會對黃楊木雕傳承技法、環境、市場作全景式深入了解,也希望借文化交流加深兩岸文化認同,讓年輕人成為兩岸交流的紐帶,讓中國傳統藝術為世界所用。令他感動的是,溫州工藝美術研究院第一分院、虞定良大師雕刻工作室欣然同意,雙方經半年溝通準備,促成“薪傳營”在溫州舉行。

  當日,學員們特地從臺灣帶來豬肉乾、臺灣產的新米和4節竹炭,面向虞定良一字排開,躬身遞上束修禮,借傳統拜師禮向師傅致謝。“獻上肉脯,感謝師恩寓意反哺;獻上大米,感謝師傅辛苦教授,不為‘五斗米折腰’;獻上薪柴,傳遞薪火相傳的誠意……”張家琪解釋,始於西周的簡單禮儀,傳遞誠意同時更在禮讚文化同源。老師虞定良也回贈祝福,將一套套特製的刀具一一贈送給了學員。

  “空間不是距離,老師藝術成就與思維值得效倣,溫州熱情款待也讓我們感到暖心。”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係碩士張國耀感慨,他們將珍惜學習機會,學習技藝精髓並了解溫州的風俗人情。據悉,他們將在溫州學藝一月,聆聽知名藝術家和工藝美術大師授課與技藝輔導,並進行創作實習用新生態美學概念為導向,融合傳統工藝創作出一批黃楊作品。這些作品將作為兩岸交流成果,分別留在臺灣和溫州兩地。

  “如此深度的兩岸專業技術培訓交流,尚屬首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木雕藝術專業委員會顧問張所照相信,“薪傳營”的舉辦對兩岸傳統工藝傳承具有啟示意義。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周錦雲則表示,我市今後也將借鑒“薪傳營”的形式,進一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

[責任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