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蔡當局趁早回頭,別置臺灣于能源災難中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4月04日 09:41:00A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民進黨當局走上迷途,對臺灣造成的傷害深刻而長遠,其中“非核家園”神主牌不但傷害經濟,以民眾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為祭品,後果更可怕,同時亦與全球廢煤減碳的趨勢背道而馳。臺灣已經開始為錯誤的能源政策付“頭期款”了,再不回頭,將承受更大的代價。臺灣能源政策已達到一個關鍵點,再下去就難回頭,蔡當局一定要全面務實檢討與修正能源政策,別置臺灣于能源災難中。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當局走上迷途,對臺灣造成的傷害深刻而長遠,其中“非核家園”神主牌不但傷害經濟,以民眾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為祭品,後果更可怕,同時亦與全球廢煤減碳的趨勢背道而馳。臺灣已經開始為錯誤的能源政策付“頭期款”了,再不回頭,將承受更大的代價。
民進黨當局的能源政策是以全面廢核為核心,廢核後減少的18%供電要以綠電替代,同時減少煤電、增加天然氣發電,最終的電力結構是:20%綠電、30%煤電、50%氣電。蔡當局說這樣可以讓臺灣擁有安全、乾淨的能源結構,但實際執行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綠電建設進度緩慢,島外專業單位的評估是2025年根本不可能達到20%的比重,頂多做到10%,因此,蔡當局不但必須拉長現有火電廠的滿載發電時間,且需不斷增加火力發電機組,從北到南,林口、大潭、臺中、興達等電廠全部規劃增加新機組;政策說要增加天然氣發電替代煤電,實務上天然氣接收站進度難以掌控,仍必須增加煤電,這就是深澳電廠計劃雖引發環評爭議及輿論批評,臺當局“行政院”卻不得不強渡關山的理由。
即使如此,全臺供電仍時常拉警報,不僅用電尖峰的夏天,連秋冬都出現供電紅燈、備轉容量率降到5%左右的警戒值,去年“815大停電”就是備轉容量率過低,才因一個人為失誤就發生全臺大停電。而今年夏天供電,臺當局“經濟部”已經多次警示:非常嚴峻。這也是臺當局“行政院”不惜“唾面自幹”,讓核二停機2年的機組重新並聯發電的原因。
今天供電拉警報,蔡當局還可以詭辯說核二“是再轉非重啟”,“只是臺電正常行程程式”,但請問:當核一、二、三逐一除役,核四更把燃料棒送回美國,拆除機組後,臺電電力有什麼備援選項嗎?沒有,完全沒有!
蔡當局或許會辯稱只要綠電進度達標即可,但一來綠電不穩定的特性不能當基載電力,火電仍要作為支援備用;二來綠電中佔比高的離岸風電,主要供電季節在臺灣不缺電的秋冬,用電尖峰反而供電極少,結果還是要靠火電;三來,綠電要在8年後達到20%,不論從島外案例或島內現有進度看,根本不可能達成。
結果臺灣最後面臨的選項只有兩個:供電不足、全民與企業坦然接受限電,或是全力滿足電力需求,火電增加且滿載全開。前者帶來的是民眾生活品質的下降與不方便,更嚴重的是經濟與產業受衝擊,企業不願亦不敢再投資,就業機會減少。後者則是造成空污惡化、排放增加,事實上這兩年全臺民眾都已深受其害,藍天變少、遠山不見,增加的只有PM2.5與氣喘病患。
請問,哪一個是民眾願意見到的結果?而且,我們必須正告蔡當局,能源與電力之規劃與建設,都不是說要有就可以有的,電廠建設動輒耗時10年以上;核四廢除後,更難再建核電廠。
而自認有“進步價值”的民主進步黨,這次更是站在全球進步價值的背面,因為廢核絕對不是世界主流,更非“進步價值”。全球的主流是減碳廢煤電,只有臺灣是廢核增煤電,減碳只能成為口號。
蔡當局誇耀發展綠電將吸引上兆元(新台幣,下同)外資來臺,諸種說法如果不是對投資的內涵有誤解,就是蓄意說謊誤導社會。外資熱衷來臺投資綠電,原因只有一個:蔡當局給予遠高於全球的保證收購價格,且時間長達20年,未來這些外資將在臺灣吸走1兆3000多億元,這些錢全來自臺灣民眾支付的電費。
臺灣能源政策已達到一個關鍵點,再下去就難回頭,蔡當局一定要全面務實檢討與修正能源政策,別置臺灣于能源災難中。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推薦
-
臺當局欲拼島內需求,臺媒:怎麼看都不像對的方向
海峽時評04月04日 -
賴清德的“臺獨”主張危險且不切實際
海峽時評04月04日 -
臺媒:賴清德公然“違憲亂政”將把臺灣帶入危機
04月04日 -
賴清德強化“獨”派標簽 蚍蜉撼樹不自量
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