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黃清賢:臺灣要擺脫意識形態 引進教育活水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3月08日 12:13:00A

  2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31條。

  臺灣《中國時報》7日發表臺灣嘉南藥理大學董事長特別顧問兼副國際長、國民黨前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的評論文章指出,正如管仲所言,“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尤其是在全球化時代,人員與資源的流動更形方便與暢旺,若是大陸惠臺措施相對於臺灣政策與環境優越,則臺灣人才流往大陸的磁吸效應,絕對不是抱持兩岸零和賽局思維的執政當局輕描淡寫以臺灣法令禁止就可消除的。

  以教育層面而言,31項惠臺措施中,與教師相關的內容,包括鼓勵臺灣教師到大陸高校任教;臺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大陸人才引進計劃的“千人計劃”;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萬人計劃”;可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

  至於與學生相關的內容,則有可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在臺灣已獲取相應資格的臺灣同胞在大陸申請證券、期貨、基金從業資格時,只需通過大陸法律法規考試等。

  相對臺灣而言,高等教育的資源是一年不如一年,例如日前剛公佈的“高教深耕計劃”,龍頭的臺灣大學只獲得18億(新台幣,下同),遠不如“邁向頂尖大學計劃”拿到的31億。臺大校方認為,18億扣掉研究中心、彈性薪資、社會責任,用於學校的最多僅12億,而以2017年來說,北京清華大學的每位學生經費約為臺大的4.6倍,而且近期每年還以約20%至30%的速度成長。

  臺灣資深教師退休金因“年金改革”被刪減,一般教師的薪水成長率不如鄰近區域,年輕教師難以申請經費,甚至找不到教職,近年西進大陸的教師人數早已日漸增長,加上前述的大陸31項惠臺措施,教師出走潮恐將日形明顯。

  縱使今年有加薪3%,臺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7年來已經增加7.5%,加薪3%不到物價增幅的一半;而且調薪只有其中的“本俸”全面落實,同屬教師薪水的“學術研究費”卻出現不同職級的落差,加薪是“偷斤減兩”。

  加上學生在大陸的受教經費充裕、方便投入就業、創業環境,31項惠臺措施更開放,未來臺灣人可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包括醫學、金融等以前限制較多的行業,將有更多的學生選擇前往大陸就讀;面臨少子化衝擊的臺灣高教資源更形減縮,教師與學生被磁吸大陸的情況不言而喻。

  誠如臺灣的清華大學校長所說,資深教授的研究方向、環境都已定型,要到一個全新的環境打拼,需要很大決心,除非是研究經費等條件相差太懸殊而選擇異動,不然更看重晚年的保障。至於年輕教師,考慮的是發展性,如果研究環境和資源優渥,不會考慮出走。

  因此臺灣的教育也不是沒有機會再活化,重點是要有活水,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是觸手可及的教育資源活水。處理好“九二共識”的爭議,去除“三限六不”的不當約束,開放更多優秀陸生赴臺就讀,不但可為臺灣高教帶來生機,也可讓下一代早日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價值觀凝聚共識,共創光明未來。

責任編輯:李傑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