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強行挑起貿易戰,最受傷的是美國自己
來源:人民日報
2017年08月23日 13:28:00A
8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發表聲明稱,將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在涉及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和創新等領域對中國正式啟動貿易調查。
美方無視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依據國內法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對外發出破壞性信號,引發國外媒體高度關注,包括美國產業界在內的國際輿論對此普遍表示擔憂。
“對中國展開貿易調查,是借保護智慧財產權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301條款”賦予美國總統單方面實施關稅或其他貿易限制的權力,強調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其他國家“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的損害。美國總統特朗普14日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審查所謂的“中國貿易行為”,包括中國在技術轉讓等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做法。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曾頻繁對貿易夥伴發起“301調查”。自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301條款”其實已漸漸被棄用。
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17日刊發的社論《貿易糾紛不應淪為政治工具》指出,國際貿易應秉承自由和公平的原則,不應與地緣政治、人權等議題掛鉤,更不能淪為一個國家打擊另一個國家的政治工具。
《聯合早報》21日在另一篇社論《中美打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指出,特朗普決意對中國展開貿易調查,是借保護智慧財產權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石英”財經網站指出,特朗普只不過是利用美中貿易作為雙方討價還價的籌碼,但這種做法很可能引來一場貿易戰。
路透社在《經濟民粹主義依然在白宮徘徊》一文中認為,儘管擁護貿易保護主義的特朗普高級顧問、白宮首席戰略師班農已經離職,但其他反對自由貿易的人士還將繼續影響美國政府,經濟民粹主義的威脅依然存在。
英國《金融時報》則指出,動用“301條款”極具挑釁性,這更像是使用大棒一樣的貿易工具打擊中國。美國的行為方式實際上集法官、陪審員和執法人員等角色于一身,對它所認定的問題進行處理。動用如此強硬的武器可能帶來全面貿易戰爆發的風險。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推薦
-
從“獨狼”到“群狼” 歐洲反恐挑戰更艱巨
國際02月27日 -
韓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談治國理政重要目標
國際02月27日 -
英媒稱跨國車企離不開中國
國際02月27日 -
美媒:特朗普已簽署政令 同意增派4000軍人到阿富汗
國際0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