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中俄經貿27年:兩代僑商三次弄“潮”的故事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8年07月28日 19:31:00A

  1991年蘇聯解體,常年優先發展重工業使彼時的俄羅斯成了買一隻凍雞都要排隊的國家。同一年,中國改革開放已有13年,大批中國商人坐火車,把鞋、帽、衣服、褲子運到俄羅斯,在淘到第一桶金的同時,也開啟了兩國27年貿易合作的大門。

  “三條牛仔褲就能換一架鋼琴”。1991年在俄羅斯做服裝生意的李娜在回憶起最初那幾年時說,一件100塊錢人民幣的衣服從中國帶到俄羅斯可以賣出十倍的價格,而且經銷商拿著錢排隊到府要貨。

  這一波大潮讓包括李娜在內的眾多中國商人賺得盆滿缽滿。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在俄羅斯政策放寬和中國商品的推動下,1992年中俄兩國貿易額從蘇聯解體前的僅10億多瑞士法郎猛增到58億美元。而接下來的1993年雙邊貿易額再增長30%,達到76億美元。

  “大潮”一直持續到1998年。那年世界性金融危機來襲,盧布一夜間大幅貶值,不少中國商人退出了俄羅斯市場。

  由於中國政府應對得力,1998年的金融危機未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相反隨著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中國改善了邊境城市的基礎設施,對口岸城市的電子通關和物流資訊技術進行了升級,為兩國民間貿易的恢復打下基礎。

  很快,下一波大潮來了。伴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對外需求增加,2000年中俄簽訂了《中俄政府間2001——2005年貿易協定》。中俄陸續在能源、電力和航空等領域實施了一大批項目。尤其是兩國在石油領域的合作從2000年後開始進入高峰。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只有57.2萬噸,而到了2004年,兩國的石油貿易量就突破了1000萬噸。

  中國的快速發展有助於當年俄羅斯走出經濟危機影響,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安娜斯塔西亞說。

  到2008年,中俄貿易額達到了568億美元。隨著兩國貿易合作的發展,來俄的中國人不斷增多。李娜瞅準這一波行情,轉行在莫斯科顯眼位置開起了高檔中餐館。

  李娜回憶說,隨著最初淘金熱潮消散,2000年以後來俄的中國人多是企業代表和商務精英,在飲食方面更加挑剔,對飯店環境和檔次要求很高。越來越多了解中餐文化的俄羅斯商人也願意到環境幽雅的中餐館談生意、吃商務早餐、辦晚間派對。

  在這樣的需求下,李娜的中餐館幾乎天天食客盈門。“每年利潤不比做服裝生意時差”。

  正當李娜生意順風順水時,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入,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俄羅斯迅速響應。兩國間掀起了經貿合作的又一波大潮。

  此時,李娜的女兒張笑迎和女婿朱余克已逐漸成長為新一代僑商。他們決定不盲目緊跟“大潮”,而是結合自身資源和政策優勢,經過比較,決定開拓俄中高端床上用品市場。

  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浙江、江蘇等中國南方地區近年來均開通了直達俄羅斯的列車,當地產品到俄時間比以前快了兩個星期。而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紡織品質量也早已今非昔比。因此,儘管相較上世紀九十年代,如今的俄羅斯已是買方市場,但二人還是僅用兩年時間,就使自己的貨物被俄市場所接受。

  俄科學院戰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卡林斯基說,相較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如今的中國產品不再是依靠廉價,而是能憑藉綜合實力在俄市場上與歐美高端產品正面競爭。

  卡林斯基認為,中國改革開放成功地提升了中國國力,為深化和豐富兩國經貿合作打下了基礎。

  中國駐俄大使李輝說,目前兩國貿易合作呈現出增長快、範圍廣、成效實、潛力大等特點,基本實現了合作領域和地域的“全覆蓋”。2018年預計全年雙邊貿易額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

  從50多億美元增加到1000億美元,僅用了不到30年。李娜一家兩代人完整見證了期間的三次發展大潮。回顧生意,體會各不相同。

  李娜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抓牢機遇,“機遇來了不能放過”。而她的女兒和女婿則認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加深和“一帶一路”倡議在俄的落實,未來機遇會越來越多。結合自身條件,學會選擇機遇,才是能在中俄商貿大潮中成功的關鍵。(完)

責任編輯:韓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