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臺灣的大學生到底有多混?(我在大陸看臺灣)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2月27日 09:07:00A

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前陣子回臺灣,聽一個大學老師說現在臺灣的情況,他說他對臺灣的大學生很失望。我問為什麼?他很悶地表示:現在的大學生都是要輕鬆、自由的工作,每個人都不想要朝九晚五,踏踏實實的工作,最好可以邊旅遊邊工作,這樣下去,臺灣的未來真的不敢想像。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臺灣的大學最近幾年開始推“英語畢業門坎”,也就是說,英文不好畢不了業。光是臺灣的一流高校“清華大學”就有一成六的學生畢不了業。這也就算了,居然還有各校的學生抗議這個制度,說是學校的陰謀,是校方聯合外面的英文補習班賺學生的錢,然後很多難聽的詞都說出來了,例如“學校是學店”、“學生變提款機”……有些學校迫於學生的壓力,於是就取消了這樣的規定。

  後來,這把火愈燒愈烈,有13個學校的學生出來聯合抗議。這個老師非常的納悶:到底有什麼好抗議的呢?你把英文念好不就行了?你英文要練好也不一定要找補習班啊。他說他去過上海復旦考察,發現大陸的學生非常的上進,甚至會組“英文會話小團體”,逼自己念英文。反觀臺灣,完全相反,沒有這樣的氣氛也就算了,還會怪學校是在找理由亂收費。

  在臺灣,大學生是非常愛抗議的一群人,他們很閒,讀書也沒有什麼壓力,於是就找各種事來抗議,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正義,是一種思辨。但臺灣社會對他們則是褒貶不一的。我就覺得學生要做的事就是讀書,不該把大好時光花在抗議上。

  馬英九任教的政治大學,是臺灣僅次於臺大的好大學,然而政大學生甚至對政大提起行政訴訟(還好起訴失敗,不過學生還要再上訴……)。有一個教授說的好,如果學生把門坎污名化,認為是圖利廠商,那以此邏輯來看,謝師宴也不用辦,因為圖利餐廳,教科書也不用買,因為圖利書商。“大學生如果不願花1000多元台幣(約200元人民幣)的報名費投資自己,那誰還要投資你?”

  臺灣教育改革搞了很久,這讓學生的受教權益被推上極頂,但不幸的卻是,朝著護短與弱化能力的方向在走。畢業門坎不斷下修,還可以讓學生隨心所欲剔除那些吹毛求疵的煩人學分,再加上少子化問題的日趨嚴重,學生的權力比老師的權力更大,哪個頭殼壞去的老師膽敢對學生“過度要求”,跟自己的飯碗過不去?

  又如,新竹中學的校長對學生殷殷期盼的打氣信,被同學譏諷成僵化古板的升學主義,在臉書上吸引支援者瘋狂按讚,更有別的校長及主任落井下石的數落他的辦學不及格。此情此景,我只能說,還好我已經不在臺灣了。

  臺灣的大學,何時才能擁有拒絕學生的氣魄?依這麼寵溺學生的情勢來看,恐怕很難。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責任編輯:趙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