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臺禍臺”已成民進黨執政7年最典型標簽
2023-05-20 14: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當局執政7年來經濟下滑,引發島內多方批評。(圖片來源:臺媒)
自2016年再次上臺到今年的5月20日,民進黨已“完全執政”近7年。回顧這7年來的成績單,可謂一塌糊塗。無論是外事、經濟,還是民生、安全、兩岸關係,民進黨當初競選的多項口號和政策都“跳票”。如今,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已經醒悟,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後果,就是“毀臺害臺”。
據島內最新的一份網路民調顯示,有89%的民眾認為“蔡英文民進黨主政59分以下”,即使是親綠的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15日公佈的民調,結果也顯示,51.1%的選民不支援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即繼續有民進黨籍臺灣地區領導人,並在臺立法機構有過半議席。可見民進黨當局的執政無能已經引發信任危機,越來越多的民眾希望“下架民進黨”。
“七缺、十爛”,民進黨“執政”7年毀臺不倦
近期,兩岸不斷有媒體和有識之士發聲,揭露民進黨上臺後給民眾帶來的各種災難後果。民進黨在選舉時拋出的“兩岸維持現狀”、“新南向政策”、“2025非核家園”、“20萬套社會住宅”等政見,通通淪為空頭支票。“禍臺害臺”也成為民進黨執政7年來的風評的典型“標簽”。
從與民眾最密切的經濟和民生角度來看,臺灣地區2023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3.02%,創了14年來新低,而臺灣今年首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創近7年最大減幅,4月臺灣出口數據年減13.3%,呈現“連八黑”。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民進黨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卻束手無策。根本無法對症下藥。另外,在民進黨治下,臺灣民眾痛苦指數破10年新高、臺灣物價創9年半新高、青年失業率達新高……有網友憤怒地指出,民進黨上臺這7年,“對不起臺灣人民”。
而島內藍營對民進黨的批評更是一針見血。中國國民黨發言人林家興抨擊說,民進黨執政7年,人民只記得“七缺”,缺蛋、缺電、缺藥、缺水、缺地、缺人力、缺人才,且民進黨當局“擋疫苗”民眾記憶猶新,讓臺灣經歷6年5次大停電,7年斷交9個“邦交國”……民進黨已成臺灣社會“造苦者”。
而中國國民黨智庫執行長柯志恩更是列出民進黨當局“十大爛政”,包括治安爛、高物價爛、兩岸關係爛、“斷交”刷新紀錄爛、能源政策爛、綠色黑金爛、高房價爛、疫苗政策爛、勞保年金破產爛以及新課綱爛。
這些批評對民進黨的執政無能、禍臺害臺作出了全面總結。臺灣民眾原本期待的是過上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好日子,沒想到幾年下來卻是生活每況愈下,原因就是民進黨“治臺無能、害死人民”。
臺海緊張,民進黨“倚外謀獨”錯誤政策是根源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共同心聲,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然而民進黨上臺後,引狼入室,繼續加強美臺勾連,加劇了臺海局勢的緊張和動蕩。
民進黨當局不斷購買大量外國武器,邀請外國軍火商竄臺,將臺軍義務役延長至1年,16歲以上高中生納入所謂“戰時民防動員”,徵召女兵受訓,還要招募18到40歲的民眾加入所謂民防、義警,參與“軍事勤務”。這一系列備戰加碼行徑,引發島內民眾極大的恐慌情緒。“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票投民進黨,處處是戰場”,這些流行于島內網路上的口號,生動反映了民眾對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錯誤政策的不滿,更說出了臺灣民眾拒絕戰爭的心聲。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7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2016年5月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歪曲否定“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加緊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製造兩岸對立對抗,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導致兩岸關係持續陷入緊張動蕩。他們的所作所為,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危害臺海和平穩定,損害臺灣同胞利益福祉,日益將臺灣推入災難深淵。
失去民心,島內輿論同聲批評民進黨
民進黨當局為謀取一己私利,罔顧民生需求,大打所謂“抗中保臺”牌,與兩岸同胞利益福祉背道而馳,將臺灣人民帶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也引起了島內民眾和輿論的全面反彈。
島內民眾對於民進黨的不滿情緒,從去年底“九合一”選舉結果已經出現端倪,如今更在持續積累增加中。民進黨的倒行逆施,在520到來之際,更是引發了輿論的一片聲討之聲。
臺灣《中國時報》20日社論稱,蔡英文7年來幾乎一事無成,承諾的美好政見全都跳票,所作所為卻鑄成多方面缺憾,造成諸多新病症與後遺症。她施政7年,最大惡果是把臺灣推向戰爭,濫權腐化無底線、無德無能,對臺灣而言幾乎是一場浩劫。
臺灣《聯合報》20日也發表社論表示,蔡英文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至今7年來,臺灣非但沒有變得更好,還陷入前所未有的倥傯紛繁,改革完全消逝在空氣中。如今,臺灣被美國當成“抗中”最前線的棋子,民眾為經濟前景憂心,年輕世代為服役及房價而茫然。
臺灣的其他媒體如《臺灣時報》、《自立晚報》、《中華日報》也紛紛發文對民進黨進行了批評,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討厭民進黨”,更不看好民進黨2024年繼續執政。民進黨若不徹底放棄“臺獨”路線,著力改善民生,恐怕最終會引來天怒人怨,自食惡果。(文/石葦 審校/許輝)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