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住保障房“出口”杜絕以權謀房

時間:2010-10-26 09:12   來源:廣州日報

  在全國各地被高房價弄得焦頭爛額之際,重慶的“公租房”建設令人耳目一新,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重慶按照“保障歸保障、市場歸市場”的“雙軌制”原則,加大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讓中低收入群體“居者有其屋”。

  西諺雲:“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天使的翅膀也會停止扇動。”自從與市場有差價的經適房出現之後,權貴染指垂涎的醜聞便源源不絕。像延安276平方米經適房,倒賣一套凈賺近20萬元,利潤如此巨大焉不引來過江之鯽?保障房屢屢落入官員口袋便不足為奇,就連深圳特區,也曾曝出類似醜聞,遑論他處?

  政府用納稅人錢修建、旨在為中低收入階層提供住房保障的各類保障房被大小權貴鯨吞,物非所用,用非所宜,不但是政治倫理的顛覆,更是社會不公之罪愆,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叢林法則”只會加深彼此的鴻溝與仇視。何況,當政策的執行者都成為高房價的得利者,要他們真心誠意執行中央政策,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無異於與虎謀皮。對此,樂觀主義者堅持法治,訴之刑律,斬斷黑手;悲觀主義者則因噎廢食,建言取消保障房,把臟水與孩子一塊倒掉。

  近水樓臺先得月,權貴覬覦保障房之心不死,重慶的“公租房”建設“亮點”何在?能否解開這個權力魔咒?“重慶新政”無疑讓公眾看到了一線曙光:其中規定,購買了公租房,不得上市交易,不得轉租他人。購買人需要轉讓的,由政府回購,回購價格為原銷售價格加同期銀行活期存款利息,不隨著房價的上漲而上漲。對此,向來對讚揚惜墨如金的經濟學家郎鹹平予以高度評價,甚至表示:只有“重慶模式”才能拯救中國房地產。

  只有“重慶模式才能救中國房地產”,這種論調是否確然可信不妨留待時間考證,但打蛇打七寸的“重慶思路”無疑令人眼前一亮,值得嘉尚。如果說,保障房申請資格的確認是從“入口”把關盤查的話,那麼,禁止倒賣牟利則是關口後移,從“出口”處築牢籬笆,用經濟手段從源頭上打消權勢階層對保障房的非分之想。你可以申請,可以自己租住,但不得轉租,更不得在市場上轉手謀利,保障房頓時成了炒房者食之無味的雞肋,誰還願意挖空心思、不擇手段去玩騙購遊戲呢?“入口”把關,關口一旦被破,城內立即潰不成軍,而死守“出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重慶模式”,其實是新加坡等國家經驗的“翻版”。新加坡規定,新的組屋在購買5年之內不得轉售,也不能用於商業性經營。在5年內出售,必須到政府機構登記,不得自行在市場上出售。一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如果要再購買新組屋,舊組屋必須退回。一些國家則對房屋轉讓利潤課以重稅,壓縮炒賣的利潤空間,從而抑制炒賣衝動。廣州俗話有道:“橋唔怕舊,最緊要受”,舶他人成功經驗,為我所用,開花結果,何樂而不為?

  如果說對“重慶模式”還有什麼疑慮的話,那麼執行力最堪憂虞。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種瓜得豆,縱有善政良策,不過徒有虛名。如果“公租房”出讓關失守,勢必前功盡棄,淪為笑柄。此外,“重慶模式”不應成為孤本,對那些苦苦推求破解保障房困局的其他城市當有啟迪作用。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