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公安分局,警務改革換湯不換藥

時間:2010-11-09 15:24   來源:《新快報》

  這一輪警務機制改革,不獨在河南鄭州,商丘、新鄉、安陽等地已經先行試點。其要義在於,此前諸市的公安體制建構,是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派出所三級跳,如今,將隸屬區縣一級的公安分局直接撤銷,由市局統一管轄各派出所。此外,以前派出所太多,太散,現在則進行合併。以鄭州為例,10個公安分局全部取消,與原來的114個派出所整合,成立了29個新派出所。安陽市則將7個分局、32個派出所組建為14個新派出所。

  看起來,這種改革,與喊了多年的“省管縣”極其相似:把在中間作梗的闌尾切除,擴充基層肌體的權力,給予其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同時,少了一道關卡,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反應能力與效率。

  當然,二者有一個本質區別,像鄭州、安陽這種警務機制改革,乃是發生在公權力系統內部,猶如將蛋糕做成了,考慮的是怎樣切割的問題;“省管縣”改革若欲取得重大突破,長治久安,則必須與地方自治、基層直選結合起來,質言之,這並非公權力一己之私,還涉及與民權的博弈,故而更繁複,更艱辛。

  然而,束縛“省管縣”改革的一大瓶頸,想來同樣構成了對地方警務機制改革的嚴重挑戰。為什麼多年以前,“省管縣”就開始發軔,迄今仍舉步維艱?最大的難點,在於刀刃之上的市一級政府建制,累積了數百萬名公務員,把市政府、市局撤了,讓他們怎麼辦?往上推,自然不可行;往下塞,能塞多少呢?倘若塞多了,必將導致基層政府臃腫、肥胖。

  警務改革自然繞不開這一難題。公安分局的人事怎麼處理呢?只有一條路,警力下沉基層。如安陽,為了鼓勵下沉,專門制定優惠政策,只要到基層、到偏遠的地方工作,不但收入高,而且幹到一定期限,符合提升標準,就會得到提拔,政治上大有前途。這麼一來,基層是有人去了,財政開支卻也增大了。不知這增幅,與精簡機構的減幅,孰大孰小?

  說起精簡機構,表面上看,的確精簡了,區縣公安分局的門牌統統被摘下。但是,如你所知,走訪基層者多半是一般警員,局長政委們怎麼下沉、怎麼安置?大刀闊斧,勒令下崗,不過是癡人說夢。最終的藥方必然是妥協、折中。將原來的小派出所合併為大派出所,行政級別上提一級:以前是正科,現在是副處,正好與區縣公安分局的級別相接榫。分局局長出任新派出所所長,等級不變,工資不動(也許還有增加),只是換了個稱謂,“所長”不如“局長”響亮——好在實質內容依舊,稱謂當如浮雲。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換湯不換藥。細究起來,湯料還可能換壞了。以前鄭州有10個公安分局,如今成立了29個新派出所,則相當於29個公安分局。某些原分局副局長、派出所所長還可能借機官升一級。這改革的小算盤打得咣咣響,決策者念得不愧為生意經。

  改革者最引以為豪的是基層警力的增長。鄭州、安陽的數據出奇一致,改革前,基層一線警力佔市區總警力的比例是23%,改革後提高到了66%。然而,這種提升,同樣可能是換湯不換藥。因為只改人事流動,不改行政作風;基層警察依然端坐辦公室,依然為破案率絞盡腦汁,這改革,不過是換了一張畫皮。

  從另一面來看,我們得以窺見了警務機制的殘酷真相。改革前,基層警力竟然只佔市區總警力的23%,那麼餘下77%的警察,平日都在忙些什麼,為誰奔波為誰勞碌?在中國,金字塔結構頗為流行,財富、權力分配皆循此理,不曾想到了地方公安部門,居然生出了倒金字塔的怪象,令人大開眼界。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