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起徵點就像一個閣樓上的小姐,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幾天各地兩會相繼開幕,個稅和房價攜手成了代表委員最熱話題。例如上海代表季寶紅力主起徵點提至5000元。這和這幾天人民日報的調查完全一致,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希望2011房價回落、個稅起徵點提高。中國社科院專家高培勇直指,要解決或緩解中國收入分配矛盾,個稅改革已不容再拖,且無多少躲閃的餘地。
看著日益高企的CPI,飛奔不止的財政收入,高高在上的房價,再看看自己縮水的錢袋子,難怪老百姓焦慮。近來,不少媒體報道上海、南京等地白領紛紛曬出個稅單,同樣的抱怨是:年入十萬、繳稅也過萬。有老記同行調侃,“工資收入年年倒退,薪水不高自己交稅;囊中羞澀見人慚愧,百姓還說我們受賄。”
別看這話說的有點油滑,其實也說到了個稅改革遲遲不動的點子上。最近財政部專家賈康解釋為何個稅起徵點一直沒動靜時說,起徵點只是一個細節,問題在於綜合改革才是大文章。也就是說,從深層次上,個人所得稅應縮減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否則只調起徵點只是緣木求魚。
為何現有個稅體系不能縮小差距、促進公平呢?問題就在於大部分人薪水不高自己交稅,而少部分人薪水很高很少交稅,甚至不用交稅。目前個稅從月入2000到10萬分十級,超過十萬的部分要交45%。可是工薪階層單位代扣代繳,想逃也逃不掉。高收入者工資往往不是主要收入,主要靠財產性收入,比如炒股、炒金、開公司等等,跑冒滴漏有的是辦法。結果,奇跡出現了:工薪階層成了納稅大戶,而高收入階層反倒成了敵後遊擊隊。有不少專家就大呼,劫富濟貧的制度,反倒變為“劫貧濟富”的幫手,這和有些發達國家百萬收入家庭承擔80%稅收的“國際慣例”很不匹配。
報道引述經濟學家蔡繼明的建議,真正讓超過“起徵點”不多的低收入人群減負,讓高收入人群承擔更高的納稅負擔,是未來個稅改革的方向,也是對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一個考驗。正如易憲容所說,個稅改革要從制度基礎入手。因此,對於這麼一個事關百姓民生的大問題,公眾不妨再耐心一點,讓個稅起徵點改革飛,飛一會兒……
只有在公平的軌道上,老百姓坐著火車吃著火鍋抱著老婆唱著小歌,才不用擔心被有錢也不交稅的麻匪“劫貧濟富”,著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