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過度闡釋“徒步返鄉”的悲情

時間:2011-01-21 10: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1月19日,返鄉民工帶著行李在319國道上徒步行走。當日是全國春運首日,渝東南地區受到嚴重的冰雪天氣影響,部分客運車輛停運。早上8點,在319國道黔江至彭水段,成群結隊的滯留民工因歸家心切無法等待,冒著冷風,踩著積雪,扛著行李,徒步開始了回家的最後一段旅程。(新華網1月20日)

    最近讀到不少諸如“農民工冒雪徒步返鄉”、“年輕母親騎摩托跋涉2000公里回家探子”之類的新聞。這樣的事情原本不過是個案,或者是偶然因素的促成,或者出自個人實際情況的考量,並不能“代表”什麼;但古怪的是,這樣的事兒卻引起了輿論的過度“圍觀”,徒步返鄉的“情切”與奔波探子的“母性”,以及附著其上的各種弱勢者元素被無限放大,而被遮蔽起來的則是事件的本質。

    很多人因此對“一票難求”冷嘲熱諷,並對徒步返鄉的民工給予某種廉價憐憫,卻渾然不覺,這其實是個體的自由選擇,與“買不起車票”、“弱勢群體生存壓力大”沒有太多直接關係。事實上,早上8點多徒步出發的農民工,在中午時分就已經坐上了恢復通行的班車;騎摩托車賓士2000公里回家探子的母親,最近被網路輿論冠之以“偉大母親”的光環,卻從來沒有想過,這位女子的行為或許只是衝動下的選擇。僅此而已,答案就是這麼簡單。可為什麼,我們非要把原本很簡單的東西闡釋成浪漫而複雜的悲情?

    之前也有類似事情發生。比如在2008年南方冰雪災害期間,因買不到返鄉車票,20歲的鄭州籍大學生高富松便騎自行車從北京沿107國道返鄉,耗時7天半,行程近800公里;在湖南,也有一名深圳打工男子雪地徒步100公里尋女友,最後凍倒在路上。當時的消息傳出,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喝彩”聲一片。有不少網友對徒步雪中尋覓女友的男子錶示極度的“敬仰”,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在他的身上體現出中國人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而對於騎車1600里返鄉過年的大學生,也讓人“看到了青年一代堅強獨立的意志”、“很欣慰、很自豪”……

    同樣的過度闡釋,同樣的無限渲染。“徒步返鄉”的意志固然可嘉,但做法卻不理智,甚至可以說太過衝動。就如那位騎摩托車飛馳2000公里的女子,如果半路上出現任何意外,那都將是難以挽回的災難。至於說這些行為“很具有傳統精神”、“很富有民族風骨”,這種道德拔高實在是太離譜兒了。把“徒步返鄉”者當英雄崇拜,其實不過是圍觀者宣泄情緒的道具。說到底,終歸還是社會浮躁的某種表徵罷了。(陳一舟)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