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為何難獲捐贈者青睞

時間:2011-01-30 15:44   來源:廣州日報

    中國溫斯頓電池製造有限公司創辦人鐘馨稼1月24日向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捐贈1000萬美元。這是在一年多時間中,國人向美國大學捐出的又一筆鉅額捐款,也再一次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

    不少網友質疑為什麼不捐給缺錢的國內大學,卻要捐給美國大學。這種質疑令人啼笑皆非,捐贈是個人的私事,捐贈給誰,捐贈者本人有自主權。更應該質疑的是,中國大學為什麼無法獲得捐贈者的青睞?

    教育捐贈不是說看誰窮就給誰錢,而是要看誰能把錢用好、珍惜每一分錢,真正用到教育與學術研究上。2006年,哈佛大學的校友基金總額就達260億美元,但這不妨礙社會捐贈源源不斷地持續涌入。

    我國高校辦學缺錢不假,北大校領導就曾多次談到北大剛剛脫貧。但是,一邊缺錢,一邊亂花錢,也是我國大學不爭的事實,北大就曾曝出“每年的外事接待費用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的規模”的新聞。除了吃喝和接待,我國大學的科研經費,也被質疑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和經費“黑洞”,往往學術研究活動還未開展,科研經費的10%~20%就已經進入科研人員的腰包。有的高校,科研人員還用洗腳費發票去報銷。

    近年來,我國大學也在積極拓展辦學資源。但是,拓展的路徑主要為三方面,一是“跑部錢進”,向政府部門“討錢”;二是擴招,提高學費標準;三是辦校產。造成的結果是,學校的財政獨立性越來越弱、學生的學費壓力很大、大學的商業味濃郁。有的學校也開始注重募集社會資金,向校友、企業發動捐贈,但總體來說,遠不像國外大學那般重視,而且,也未形成社會捐贈的長效機制。拿校友捐贈來說,往往都只盯著已經功成名就的校友,讓他們捐款,卻對需要幫助的年輕畢業生不聞不問;在企業捐贈方面,有的學校是一錘子買賣,拿到捐贈之後就對企業不理不睬,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以及效果都難讓企業滿意。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願意冒著錢被揮霍的風險捐款呢?

    我國大學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僅靠國家投入和學費收入,是很難支撐的。而且,在國外,即使政府投入較多的大學,為了獲得財政獨立性,也積極拓展社會辦學資源。我國大學在這方面要有起色,必須借鑒國外大學的先進做法。

    其一,建立透明的財務管理體系,向師生和公眾公開學校的財務收支情況,要具體到每一細項。這樣,不管是國家投入的辦學經費,還是捐贈的社會資金,都用到了什麼地方,就一目了然。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實施《高等學校資訊公開條例》,也要求高校財務資訊公開,但公開的程度遠遠不夠。

    其二,轉變辦學理念,要基於辦百年老校,把校友和企業作為寶貴的辦學資源。在美國,衡量學校辦學品質的一大指標,是校友捐贈率——既反映學校的教育教學品質,同時也使學校不僅關注學生在學校期間的成長,還幫助校友取得成功。我國的大學評價中,這一指標目前根本不存在,很多大學在學生求學期間就很不負責,極度壓縮教育成本,更不要說跟蹤畢業生的事業發展了。

    當大學全身心地投入教育與科研,對教育和學術研究高度負責,這樣的大學,才會獲得尊重,隨之而來的,就將是社會資金源源不斷地涌入,為一流人才的培養與一流的學術研究活動匯聚更大的力量。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