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後,一方面是不少企業再次面對招工難、用工荒,另一方面是大量進城農民工面臨就業難。化解用工難題,打破資訊壁壘,需要艱苦細緻的工作,更需要創新性的做法。
應當看到,近年來沿海地區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矛盾越來越突出,這固然與當地的經濟結構調整、中西部地區就業吸引力增強等因素有關,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勞動力市場存在明顯的資訊不對稱。用人單位四下招人卻招不到人,而一些農民工卻在為找不到工作而犯愁。“有活沒人幹”與“有人沒活幹”現象的大量存在,鮮明反映出用工資訊未能在企業和求職者間有效對接的尷尬。
近年來,雖然各地政府部門為促進農民工就業做了不少工作,但調查也發現,很多求職者對政府公共職介機構的地址、聯繫電話等資訊一無所知;專為農民工設置的政府職介機構以及相關招聘會,常常由於“知名度不夠”等原因而無法充分發揮作用。此外,有效、可靠的資訊不對稱,無效乃至虛假的就業資訊便會搶佔市場。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就業心切、求助無門的農民工都有求諸“黑仲介”而上當受騙的經歷。
在應對“招工難”、“用工荒”的過程中,長三角一些城市已意識到破除這種“資訊壁壘”的重要性。比如,上海市、區勞動保障部門將面向農民工的就業資訊“打入”人群密集區域,在上海火車站廣場的顯著位置,醒目設置了近10米高的圓柱形LED燈箱廣告牌和6個燈箱廣告位,展示全市四個“來滬人員就業服務中心”的詳細地址、聯繫電話以及“12333”就業諮詢熱線電話,讓農民工兄弟一齣站便能看到。此舉效果立竿見影,前往相關仲介機構登記求職的農民工明顯增加。
只要有關職能部門“走出辦公大樓”,深入企業、農民工居住區等基層一線,掌握一手的就業市場資訊,同時不斷創新方式和方法,提高就業資訊傳播的到達率和有效性,就能最大限度地讓勞動力供需雙方充分“對接”,既助農民工兄弟充分就業,也解企業用工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