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還需財稅政策跟進

時間:2012-06-11 10:52   來源:京華時報

  央行6月7日晚間宣佈,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並調整利率浮動區間。從6月8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這是自2008年12月降息以來,央行在近3年半後首次降息。此次降息與上月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屬於組合拳操作,意在通過貨幣的適度寬鬆,提振市場信心,優化今年首要調控目標“穩增長”的信貸環境。

  此次降息體現出更多市場化特點,最鮮明的是市場化手段主導的“不對稱”。此次降息,重點是下調貸款基準利率,但存款利率同時下調的效應必須加以考量。比如,要注意會否導致儲戶人民幣資產實際縮水,並釋放出“存款搬家”的信號。在目前通脹前景不清晰、樓市調控力度沒有放鬆的情況下,這樣的降息效應是無法承受的。因此,央行採取了調整利率浮動區間的市場化做法,以“對衝”存款利率下調可能導致的副作用。過去,存款基準利率的上限不得突破,一般貸款利率的下限是0.9。此次降息,將存款基準利率的管理上限提高了10%,一般貸款利率下限擴大到0.8。可以想見,銀行在吸儲壓力下,都會用足將存款利率提高到基準利率1.1倍的政策,以保證儲戶不流失。事實上,在降息首日,五大行就已宣佈上浮一年期存款利率。

  市場化的降息手段,目的是將銀行利潤轉到刺激經濟上來。但是,央行降息療效如何仍需要觀察。首先,如果信貸結構不能真正優化,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業就仍然不會是最大受益者。相反,負債率較高的產業和企業會獲得更多實惠。如此,降息刺激經濟真正增長的效果就可能打折扣。其次,儘管25個基點的降幅對樓市刺激不大,但樓市仍能感受到降息的蝴蝶效應。如果降息之舉被放大為激活樓市的信號,就可能出現與並未放鬆的調控政策不吻合的情況。

  此外,還需明瞭此次降息是不是降息通道打開的按鈕。至少現在,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儘管歐債危機的持續惡化了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國內經濟數據也不全然樂觀,但在通脹壓力沒有解除的情況下,降息通道不可能全然打開。否則,調控可能陷入新的兩難。

  由此,也可以看出貨幣手段調控經濟的有限性。降息療效,並非萬能。真正讓經濟穩定增長,需要貨幣和財政手段的配合使用。就目前看,財稅政策的適度調整更有針對性。因此,在降息之時,還需要看到財稅手段的及時跟進。(徐立凡)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