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旱情稍有緩和,國內玉米遭遇蟲害的消息又起,難免令人對國內物價形勢平添幾分擔憂。但考慮到國內農產品對外依存度不高、糧食價格在CPI中所佔權重較低及期貨價格對CPI的傳導時滯等因素,此輪國內外農產品期貨價格上漲給國內物價帶來的上漲壓力有限。
眼下市場所關注的玉米蟲害,實際情況沒有那麼糟糕。華北和東北地區發生蟲害區域已得到重點監控防治。目前距國慶節前後的玉米收穫期還有一個半月時間,隨著飛機噴藥、煙霧機、高稈作物噴霧車等對重點蟲害地塊逐漸深入作業,蟲害有望得到及時控制,進一步擴散的可能性不大。即使部分地區受到影響,但由於今年東北、華北地區的玉米總播種面積較去年增加約兩成,基本能消化蟲害帶來的產量損失。因此,此次蟲害引發的價格上漲預期僅為短期炒作題材。
另外,玉米期貨價格上漲後勁乏力,此前大漲的豆類如今風光不再。近期美國旱情有所緩解,至少沒有進一步惡化。另據美國農業部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12日當周,美豆生長優良率回升至30%;玉米優良率為23%,與前一週持平。無論是豆類還是玉米期貨價格,利多因素已削弱不少。
退一步講,即使國內外豆類、玉米等糧食品種期貨價格再度上漲,對國內物價所帶來的上漲壓力也有限。一方面,從CPI權重看,食品類參考權重為31.49%,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以豬肉價格為代表的畜禽類價格,佔比7.43%。其次才是糧食,佔比3.07%。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整體處於下行通道,對CPI將是負貢獻。由於有關部門對國內糧價調控,國內糧價不會直線聯動國際糧價而暴漲。
另一方面,我國玉米和小麥等糧食品種對外依存度不超過3%,國外市場價格波動難以對國內形成明顯影響。雖然大豆對外依存度在80%以上,但從經驗上看,大豆、豆粕和豬肉價格三者上漲邏輯更多地表現為逆向推動,即豬肉價格上漲倒逼豆粕上漲的概率更大,豆粕上漲對豬肉價格上漲推動則比較有限。對此,近期豆粕價格創新高,但豬肉價格依然處於下行通道,已提供佐證。
此外,從期貨價格上漲到CPI漲幅上升存在傳導時滯。有研究發現,農產品期貨價格走勢大致領先CPI走勢半年左右。從這個角度來說,8月國內CPI漲幅雖有望回升至2%以上,但其推力將更多來自一些新漲價因素。正是由於這一時滯存在,雖然目前一些農產品期貨價格大漲,有關部門在對未來通脹管理的政策選擇上仍有充裕時間。
對國內而言,應對價格大幅波動還有一個有效的減壓閥,即主要農產品國家儲備制度。國家糧食局10日公告,將投放部分庫存粳稻及玉米。此舉使面臨蟲害炒作的玉米和稻穀市場價格波動有限,也是近兩日玉米價格雖然表現相對強勢但漲幅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的確,在9-10月的粳稻和玉米收穫季節到來前,雖然這兩種糧食品種的市場供應趨緊,但儲備粳稻和玉米投放無疑將起到穩定價格作用。
綜合來看,對近期一些農產品期貨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物價上漲壓力大可不必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