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但要清醒看到,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疫情已經對宏觀經濟運作產生較大影響,春節期間部分服務行業受到較大衝擊。農業生產也不例外。當下正值開春,是農業播種的關鍵時期,但受疫情影響,農業生產面臨較大的風險挑戰。
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不管多大的風險挑戰,我們都必能戰勝之。
常言道,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農業安全尤其是糧食安全問題不容小覷。按照往年,這個時節許多地區春耕早已拉開序幕,農戶們應該也在加緊採購即將用到的農業生產資料。然而,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春耕將面臨較大壓力。一方面,農業生產資料購置渠道受到限制。這些限制,主要是售賣農業生產資料的商戶多處於關門閉市的狀態,農戶難以採購到必需的農業生產資料。另一方面,這次疫情也給從事生產活動的農戶帶來諸多負面影響。由於新冠肺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一些地方的村落都採取了封村、封路措施,很多在其他村落租用土地的種植戶生產資料運不進去。自然,正常的農業生產工作也就無法順利開展。
概括來講,農戶生產的農產品運不出去,而農業生產所急需的生產資料也運不進來,農業安全面臨的風險在積累。有一種觀點認為,疫情之下,我們可以通過進口解決農產品的需求問題。事實上,我國以不到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全球近21%的人口;而目前全球每年穀物貿易量大約6000億斤,僅相當於我國年糧食消費量的一半。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負責任大國,依靠進口保障吃飯,既不現實也不可能。
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自身,在疫情面前把“三農”工作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要統籌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實,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疫情挑戰面前要確保農業的絕對安全,需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這要求我們,把握好防控疫情和組織春耕生產的辯證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二要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援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主產區要努力發揮優勢,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保持應有的自給率,共同承擔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三要加強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準並加快推廣使用,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落實好這一條,能夠為確保今年的農業安全奠定紮實的基礎。四要做好重大病蟲害和動物疫病的防控,保障農業安全。要加快發展生豬生產,切實解決面臨的困難,確保實現恢復生產目標。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值得指出的是,當前各地一些村落還處於道路限制狀態。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即使是疫情最重的湖北和疫情較重的省份,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農民開展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場所大多在田間野外,一些不合理限制,比如道路設卡等措施要逐步取消,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從而確保今年的“三農”工作目標能夠順利地實現,確保廣大群眾生產生活安穩。
(作者:周躍輝,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