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佔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另有報道說,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80%在中小企業實現了再就業)。但有數據顯示,中國的中小企業背負著沉重的負擔。據初步統計,目前,向中小企業徵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部門有18個,按收費項目分有69個大類,子項目上千。為此,今年6月13日國務院成立了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歷時半年,為中小企業開展減負專項大治理。(10月12日《中國經濟週刊》)
據稱,這是一場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時時間最長的為中小企業減負行動。雖然這個領導小組也是專項治理工作結束後即撤銷的臨時機構,但是領導小組由工信部部長親任組長,四位副組長和十位成員都是副部級官員,可見規格非常之高,可見國家對為企業減負之重視。同時,也說明企業負擔很重,為企業減負難度必然很大。記者報道說,為負累不堪的中小企業減負已不是懸念,懸念在於這次真的能下狠手麼?但筆者不這麼看,在筆者看來,是否真能減負還是一個問題,高規格領導小組不一定就真能減負啊,如同地方“一把手”工程,因為“一把手”工程太多了,也就都重視不起來了。
這不是小看這個規格甚高的領導小組,而是為企業減負難度非常大,原因就是收費的幾乎都是企業不敢惹的行政事業單位及有政府背景的協會之類的單位。在我國,政策性規費(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是政府非稅收入的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是政策性規費的收費主體,而公務機構太多和人員規模太大是導致行政公務事業化和收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企業減負,就意味著行政事業單位要減少收入,如同割他們的肉,行政事業單位能輕易減免收費嗎?況且,有些收費原本就是亂收費亂攤派。比如,一企業的會計曾對筆者說,政府要錢霸道得很,什麼票據都不給,在財務上不能做捐贈處理,所以捐了錢還得再交一份稅款。
然而,中小企業發展事關民生,事關和諧。因為中小企業數量巨大,職工人員多,不僅是地方財稅支柱,在穩定社會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健康發展既能拉動經濟增長,又能維護社會穩定。在筆者看來,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套用梁啟超先生的名言“少年強則國強”,筆者以為“中小企業強則國家強”。因此,我們必須把中小企業的問題當成大事來抓,幫助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應成為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要解開加在中小企業身上的一切不合理的“鐐銬”,讓中小企業獲得與中央企業和外資企業一樣的“國民待遇”,給中小企業一個可以健康發展的出路。唯有如此,才能讓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自由翱翔。(張魁興)